【获批】沐曦股份科创板IPO获批;豪威集团:技术突破推动公司成为中国芯片设计龙头;旷达科技收到反垄断审查通过决定书,控制权拟变更为株洲国资
8 小时前 / 阅读约16分钟
来源:集微网
沐曦股份科创板IPO获批,豪威集团成中国芯片设计龙头,旷达科技控制权拟变更,ST东尼受行政处罚,第四范式前三季度收入增长,晶澳科技澄清不实传闻。

1.【IPO一线】证监会:同意沐曦股份科创板IPO注册申请;

2.豪威集团:技术突破推动公司成为中国芯片设计龙头;

3.旷达科技收到反垄断审查通过决定书,控制权拟变更为株洲国资;

4.ST东尼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浙江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5.第四范式前三季度总收入为44.02亿元,同比增长36.8%;

6.晶澳科技:董秘未发表过“(收储)平台黄了”相关言论

1.【IPO一线】证监会:同意沐曦股份科创板IPO注册申请

11月13日,证监会披露了关于同意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沐曦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同意沐曦股份科创板IPO注册申请。

沐曦股份专注于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的自主研发,主营业务覆盖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通用计算及图形渲染等领域,致力于提供高性能GPU芯片及相关软件栈与计算平台解决方案。

自成立以来,公司持续深耕GPU产品技术创新与迭代,构建了具备自主优势的GPU产品体系及开放的软件生态,为云端计算提供高能效、高通用性算力支持。目前,沐曦股份已在教科研、金融、交通、能源、医疗健康、大文娱等多个行业实现应用布局,成为推动我国智能算力基础设施自主可控进程的重要力量。

作为国内高性能GPU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沐曦股份以“不负历史,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贡献科技力量”为使命,持续打造具有行业竞争力的GPU核心产品,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GPU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底层基础设施,技术门槛高、迭代速度快,对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与持续创新提出严苛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市场由境外厂商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近年来,在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与新一代人工智能浪潮的双重背景下,以沐曦股份为代表的国内GPU企业积极投入产品研发与技术突破,逐步打破国外垄断,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在底层算力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沐曦股份始终以推动智能算力产业链自主可控为目标,长期聚焦GPU与人工智能领域,组建了一支具备全球视野、掌握顶尖GPU技术及全流程量产经验的核心研发团队。通过持续技术攻坚,公司已系统掌握高性能GPU芯片及基础系统软件的研发、设计与量产能力,在GPU IP、SoC设计、高速互连及软件栈等核心技术领域实现深厚积累,成功突破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的关键技术瓶颈。

目前,公司产品全面覆盖人工智能计算、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三大方向,已推出用于AI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用于训推一体及通用计算的曦云C系列GPU,并正在研发面向图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GPU。其产品基于自研GPU IP及统一架构,在通用性、单卡性能、集群稳定性、生态兼容性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综合性能位居国内前列。同时,公司构建了自主开放且高度兼容国际主流GPU生态(如CUDA)的软件体系,实现软硬件深度协同,构筑了坚实的竞争壁垒。

沐曦股份积极推动产业协同,已与服务器整机、操作系统、AI框架、大模型等上下游生态伙伴完成广泛适配,通过芯片、框架、模型多层级协同优化,为头部大模型的分布式推理提供千卡级国产算力支持,助力“国产算力+大模型产业”实现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的跨越。

在生态与商业布局方面,沐曦股份构建了“1+6+X”体系,其产品已部署于10余个智算集群,算力网络覆盖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及商业化智算中心,区域布局横跨北京、上海、杭州、长沙、中国香港等地,并持续扩展。

公司GPU产品已在教科研、金融、交通、能源、医疗健康、大文娱等行业实现深度赋能,产品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竞争力和交付能力获得充分验证。

基于在GPU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沐曦股份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一系列知识产权与荣誉。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境内授权专利255项,其中发明专利245项,先后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海市重点服务独角兽(潜力)企业等资质。

技术突破有效转化为市场成果。财务数据显示,沐曦股份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42.64万元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7.43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74.52%。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9.15亿元,同比增长404.51%,亏损同比收窄63.74%,盈利拐点初步显现。

在市场拓展方面,截至2025年3月,公司GPU累计销量超过2.5万颗,落地部署于10余个智算集群,覆盖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中心等核心场景,客户包括新华三、瑞芯智能等行业头部企业。订单方面表现强劲,截至2025年9月,在手订单金额已达14.3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营收的两倍,为后续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根据IDC统计,在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加速芯片市场中,沐曦股份与英伟达、天数智芯共同跻身出货量“万张以上”阵营,成为国产GPU商业化落地的重要标杆。

2.豪威集团:技术突破推动公司成为中国芯片设计龙头

2025年11月12日,豪威集团(603501.SH)公告显示,公司在全球Fabless IC设计公司中排名前列,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位列全球第九,大陆企业排名第一。

豪威集团主要专注于图像传感器、模拟解决方案和显示解决方案,并在多个行业中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在图像传感器领域,豪威稳居全球CIS出货量第三,50MP传感器已被华为、小米等品牌旗舰机型采用,成功打破了索尼的市场垄断;在汽车领域,豪威凭借32.9%的市占率超越安森美,成为全球车载CIS市场的领军者,出货量超1.3亿颗,客户包括特斯拉、比亚迪等。

在显示解决方案方面,豪威通过TDDI芯片和LCOS技术取得技术突破,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显示及商显领域。特别是为Meta的首款消费级AR眼镜Hypernova提供微显示屏,并在汽车AR-HUD中实现量产。

此外,豪威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模拟解决方案也取得进展,尤其是SBC与PMIC芯片组合,优化了空间与成本。公司表示,车用模拟IC的收入同比增长45.51%,已进入头部Tier1厂商的测试阶段,预计2026年实现百万级量产。

2025年上半年,豪威集团实现收入103.46亿元,其中汽车领域的营收同比增长30.04%,新兴市场则激增249.42%,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投资机构东方证券首次覆盖豪威集团,给予“买入”评级,并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87.33亿元、345.91亿元、387.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36亿元、53.81亿元、61.71亿元,对应PE为36.11、27.76和24.20。

3.旷达科技收到反垄断审查通过决定书,控制权拟变更为株洲国资

旷达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沈介良于2025年9月5日与株洲启创一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株洲启创”)签署了《关于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协议》,沈介良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株洲启创转让其持有的公司股份411,834,83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

本次股份转让的价格为5.39元/股,标的股份转让的交易价款合计为2,219,789,739.09元。同日,沈介良及其一致行动人江苏旷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旷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株洲启创签署了《表决权放弃协议》《表决权放弃承诺函》《不谋求控制权承诺函》。

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沈介良不再是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控股股东将由沈介良变更为株洲启创,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株洲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1月12日,旷达科技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株洲启创转发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具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实施进一步审查决定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三十条规定,经初步审查决定,对株洲启创一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收购旷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案不实施进一步审查。旷达科技从即日起可以实施集中。

4.ST东尼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浙江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11月13日,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3595,证券简称:ST东尼)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1月12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处以1670万元罚款,其中公司被罚700万元。

据悉,ST东尼此前已先后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及浙江监管局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浙江证监局查明,ST东尼存在两大违法事实:

一是重大合同进展披露不及时。2023年1月,公司控股子公司东尼半导体与广东天域签订6.75亿元采购合同,约定当年5-12月按月交付13.5万片6英寸碳化硅衬底,该合同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51.84%。但合同履行期间,每月实际交付量均未达约定计划,截至2023年10月末仅完成交付进度的6.74%,已可预见无法按期完成合同,公司却迟至2024年1月6日才披露该事项。

二是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半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具体包括三方面:将应确认为研发费用的不良晶体确认为存货,累计少确认研发费用5681.49万元,虚增利润总额;关联方代垫资金采购原材料未入账,累计少确认研发费用673.64万元、营业成本2071.90万元,合计虚增利润总额2745.54万元;未充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累计少确认资产减值损失2678.34万元,虚增利润总额。综上,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半年度报告利润总额分别虚增3877.59万元、7227.79万元,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绝对值的38.63%、70.95%。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相关规定,浙江证监局对ST东尼及6名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对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70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长沈新芳给予警告,并处以350万元罚款;对时任总经理沈晓宇给予警告,并处以170万元罚款;对时任财务总监杨云、钟伟琴分别给予警告,各处以10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会秘书翁鑫怡给予警告,并处以90万元罚款;对时任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罗斌斌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ST东尼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4月修订)》规定的其他风险警示情形,但未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将引以为戒,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积极落实整改,并向广大投资者致以诚挚歉意。

5.第四范式前三季度总收入为44.02亿元,同比增长36.8%

11月12日,第四范式发布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业务表现公告。公告显示,受益于企业端AI转型落地需求持续上升,公司前三季度业务呈强劲加速增长态势,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核心产品先知AI平台业务爆发式增长,多业务板块协同推进,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2025年前三季度,第四范式总收入达人民币44.02亿元,同比增长36.8%,增速远超去年同期;毛利润为人民币16.21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显著提升;毛利率维持36.8%的平稳水平。期间,公司在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持续优化成本费用结构,成功实现单季度盈利。

研发投入方面,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人民币14.89亿元,同比增加8.4%,研发费用率33.8%,同比下降8.9个百分点,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大幅优化。客户拓展方面,公司捕捉大量新增业务机会,在能源、制造、金融、零售等关键行业新增客户,标杆用户数达103个,同比增长5个;标杆用户平均营收贡献为人民币2549万元,同比增长71.4%。据IDC报告,第四范式已连续七年稳居中国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份额第一。

第四范式先知AI平台(4ParadigmSage)作为核心增长引擎,前三季度该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36.92亿元,同比增长70.1%,占集团总收入的83.9%。公司致力于将其打造为企业AI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基础设施,提供从底层算力平台、AIOS操作系统到顶层软件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期间,公司推出多项技术创新:9月22日发布ModelHub XC及AI引擎EngineX,以“模型架构适配”为核心,实现国产算力高效兼容,已适配华为昇腾、寒武纪、天数智芯等多款信创算力,完成风洞大模型在曦望S2芯片的商用级适配,未来将持续扩充适配模型数量;发布“Virtual VRAM”虚拟显存扩展卡,单卡显存可扩展至256GB,支持大规模AI任务;基于Kubernetes v1.34实现GPU动态调度,推出GPU动态资源驱动,降低算力使用门槛。此外,公司战略布局国产算力,投资持有曦望超9%股份,所投基金战略投资天数智芯。

SHIFT智能解决方案(4ParadigmSHIFT)方面,前三季度该业务收入人民币6.02亿元,同比下降12.5%,占集团总收入的13.7%,其发展以支持先知AI平台业务增长为核心目标。期间,公司通过技术融合在多领域落地解决方案:零售领域构建智能零售体系,提升销售转化与库存周转效率;储能领域开发电站智能化升级方案,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并降低运营成本,未来将赋能海外项目;稳定币领域研发底层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保障交易安全;近期发布“范式网动AI+体育战略解决方案”,以网球运动为切入点,未来将推广至多项运动,助力全民健身数字化升级。

式说AIGS服务(4Paradigm AIGS)方面,前三季度该业务收入人民币1.08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2.4%,受先知AI平台业务拓展节奏影响,同比下降70%。公司持续优化生成式AI辅助编程工具AIGSCodeX,覆盖代码续写、纠错、重构成等全流程服务,将多个标杆用户的运维项目转化为订阅服务,提升开发效率与组织效能。

第四范式表示,当前正处于迎接AGI到来的关键节点,AI价值释放依赖算力支撑,中国AI算力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将持续推动先知平台成为AI应用市场的核心操作系统,打通国产算力与大模型的适配通道。同时,把握“人工智能+”行动政策机遇,以“AI即软件”理念打破传统软件市场格局,推动千行百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PhancyAI智能消费电子业务,打破产业壁垒,开拓万亿级增量市场,未来与多元化品牌方的合作将陆续落地。

6.晶澳科技:董秘未发表过“(收储)平台黄了”相关言论

11 月 12 日,有关 “晶澳科技(002459)高管在参加光伏月度例会时称‘(收储)平台黄了’” 的传闻在网络流传,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受此影响,当日 A 股光伏设备板块大幅下跌。

针对该不实传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迅速发布关于网络不实消息的声明,对此类传闻进行回应。

11 月 12 日晚间,晶澳科技正式披露澄清公告(公告编号:2025-105),就相关传闻作出明确澄清。公告指出,公司董事会秘书未在任何内部或外部会议上发表过网传言论,相关内容系网络谣传,严重误导公众认知,损害公司及行业声誉。对于不实言论的传播行为,公司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同时,晶澳科技提醒广大投资者、合作伙伴及社会公众,应通过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公司官方渠道了解真实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与舆论环境。公司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呼吁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