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全球顶尖教育科技公司榜单:中国包揽前三,AI 重塑全球格局
2 周前 / 阅读约12分钟
来源:36kr
全球教育科技从「在线补课」到「AI重构」进行深层变革。

2025 年 5 月,《时代》杂志与 Statista 联合发布全球顶尖教育科技公司榜单,相比于 2024 年的「《时代》杂志:2024 年全球顶尖教育科技公司榜单」,全球教育科技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企业首次包揽前三甲,编程猫、网易有道、好未来以绝对优势领跑,彻底改写了美国主导的旧格局。

2025 年榜单审查了 7000 多家公司的数据,并根据财务实力和行业影响力相结合的公式进行评估。美国拥有最多高分教育科技公司,共有 138 家,占榜单总数的 39.4%;印度位居第二,共有 33 家公司,占榜单总数的 9.4%。中国位居第三,共有 23 家公司,占榜单总数的 6.6%。

这份覆盖 350 家企业的榜单,不仅是排名的更迭,更透露着全球教育科技从「在线补课」到「AI 重构」的深层变革。

财务实力x行业影响力:评选核心指标

这是《时代》杂志第二次与领先的国际市场和消费者数据及排名提供商 Statista 合作,评选出「2025 年全球顶尖教育科技公司」。这项定量研究的成果涵盖了 350 家致力于开发和提供教育科技产品及服务的公司。

该排名基于两大支柱:财务实力和行业影响力。Statista 通过案头研究、在线申请表以及与其他数据和市场情报公司的合作,收集并审查了超过 7,000 家公司的数据。公司在这两个维度上分别获得分数,然后合并为总分。

对于第一个维度——财务实力,Statista 分析了收入、员工和融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年度报告、公司网站等公开来源,并通过媒体监测和数据库获取。

为评估行业影响,Statista 与 HolonIQ 和 LexisNexis®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合作,从产品/服务组合的质量和影响、公司知识产权组合的数量和价值等维度对公司进行评估,还研究网络流量等指标以评估产品和服务与各目标群体的相关性。 评估流程先涵盖全球教育科技领域在所在地区财务指标表现优异的公司,再筛选出不仅财务表现好,还在特定类别有显著行业影响力的公司。完成数据收集评估后,将其整合进评分模型加权计算最终得分(财务实力得分×70% + 影响力得分×30% ),得分最高的公司被《时代》杂志和 Statista 评为「2025年全球顶尖教育科技公司」。

除了350 家顶级教育科技公司名单外(完整名单在文末),Statista 和《时代》杂志还发布了一「新星排名」,这些公司在过去三年中收入增长率最高。

这份覆盖 350 家企业的榜单,不仅是排名的更迭,更透露着全球教育科技从「在线补课」到「AI 重构」的深层变革。

中国企业逆袭:从「陪跑」到「霸榜」

打开 2025 年榜单,最震撼的是前七名中六席被中国企业占据:编程猫(第1)、网易有道(第2)、好未来(第3)、小盒科技(第5)、美术宝(第6)、爱学习(第7)。

对比 2024 年,中国上榜企业从 25 家微降至 23 家,却从「中腰部扎堆」一跃成为「头部垄断」——2024 年榜单前三甲分别是新加坡 Emeritus、英国Memrise、巴西 Afya,如今全被中国企业取代。

以下是 2024 年和 2025 年全球排行前十的教育科技公司对比表格:

其中,编程猫的「黑马奇迹」最具代表性。这家 2015 年成立的深圳公司,靠可视化编程工具让孩子「像搭积木一样学代码」,2024 年还排在第 21名, 2025 年直接登顶。关键助力是其国际布局:编程猫自 2021 年起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达成战略合作,期间曾开展多次人工智能编程教育线上探讨会,针对亚非教师开展编程技能培训等活动,向亚非地区免费提供编程猫自研编程工具和编程课程支持,目的是让当地青少年也能享有编程教育资源,促进亚非青少年的数字技能和创新能力。

网易有道的攀升也同样亮眼。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教育垂直领域大模型的企业,2023 年网易有道发布「子曰」教育大模型后,持续挖掘其在教育场景的应用价值并落地全系软硬件,是国内教育场景落地应用最快的企业。此前推出国内首个输出分步式讲解的推理模型「子曰-o1」并开源,该垂类模型有轻量级等能力优势。在 AI 技术驱动下,有道 2024 年首现全年盈利,实现生成式 AI 技术商业化落地。

在本年度的排名中,在线教育公司火花思维同样表现突出,从去年的全球第 41 位跃升至第 25 位,成为上榜的中国教育科技公司中排名第 7 的公司。

中国企业的集体爆发,本质是「政策+技术」双轮驱动。中国政府将AI课程纳入基础教育,青少年就能接触编程启蒙,催生了编程猫、小盒科技等「AI原生」企业;同时,「双减」后教培机构集体转型技术赛道,好未来的AI课程设计系统、美术宝的智能绘画批改工具,都成了国际评分体系中的加分项。

美国巨头滑落:从「统治」到「守摊」

与中国企业的狂飙形成反差,美国教育科技公司正经历「冰火两重天」:数量上仍以138家(占比39.4%)稳居第一,但质量上全面退潮——2024年前10名中4家美国企业,2025年仅剩Stepful(第10)苦苦支撑,曾经的巨头如Udacity(2024年第53→2025年第19)、Coursera(2024年第78→2025年第94)排名暴跌。

美国企业的困境,源于「路径依赖」与「创新滞后」。2020年疫情催生的在线学习热潮退去后,多数美国公司仍依赖「教师工具」打天下:Gradescope用 AI 批改作业(第74名)、Kiddom做课程管理(第69名)、ClassDojo 搞课堂互动(第34名),这些工具确实提升了教学效率,却未能像中国企业那样触达「教育本质变革」。比如 Stepful 能挤进前十,靠的是「AI驱动的职业速成课」——其医疗助理培训课程,通过模拟问诊 AI 让学员 3 个月掌握临床技能,但这类创新在庞大的美国教育科技军团中只是少数。

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化疲软」。美国公司大多深耕本土市场,前 50 名中仅 12 家有明确国际战略,而中国前 20 名企业中 17 家有海外业务。2024 年登顶的新加坡Emeritus,2025 年直接跌出前 20,折射出「美式教育输出」的天花板——当发展中国家更需要低成本、本地化的教育技术时,美国高价课程和「精英教育」模式逐渐失去吸引力。

行业趋势:AI重构教育生态

2025 年榜单的最大共识是:AI 不再是锦上添花的「卖点」,而是决定生死的「基础设施」。无论是中国企业的登顶,还是新兴市场的崛起,背后都有一条清晰的AI应用主线。

在中国,AI 已融入教育「基因」。编程猫的课程中,AI 助手能实时识别学生代码错误,并用动画讲解逻辑漏洞;好未来的「魔镜系统」通过摄像头分析课堂互动,生成教师教学优化报告,这类「AI +教育」深度融合的产品,让中国企业在「行业影响力」评分中平均高出国际同行。

在印度,AI 成为「普惠教育」突破口。在「新星排名」中,荣登榜首的 AASOKA 借助 AI 技术生成多语言教材,助力印度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够用方言学习数学和科学知识。而排名 37 的 Practically 则通过 AR 与 AI 结合的方式模拟化学实验,有效解决了印度众多学校缺乏实验室的困境。这类满足实际需求的「刚需型 AI」产品表现亮眼,使得印度凭借一定数量的上榜企业,在榜单中稳固占据第二名的位置。

甚至连传统巨头都在补 AI 课。意大利 Arduino(第 9 名)曾靠硬件编程套件打天下,2025 年推出 AI 驱动的「编程导师」,能根据学生操作视频实时纠错;挪威 Kahoot!(第 55 名)将AI游戏化引擎升级,让课堂答题系统能自动适配学生水平,这些调整虽未让它们冲进前十,却避免了被市场淘汰。

新趋势浮现:从「学生专属」到「全生命周期」

除了 AI ,榜单还透露一个重要转向:教育科技不再只盯着 K-12 学生,而是覆盖从儿童到职场人的全生命周期。

成人技能市场呈现爆发态势。加拿大 Ten Thousand Coffees(第8名)凭借 AI 算法精准匹配职场导师,助力企业员工提升数字技能,其服务客户涵盖微软、IBM 等知名企业;美国Skilljar(第52名)专注于为企业定制在线培训平台,推动「企业教育」模式崛起,这一现象反映出后疫情时代「终身学习」的刚性需求。

差异化服务满足多元学习需求。英国人工智能培训平台 Mindstone 与教育公司 Pearson 合作推出培生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认证,面向专业人士及大中小学生,旨在缩小学术人工智能知识与实际工作应用差距,助参与者掌握 AI 运作、伦理、风险等关键技能 ;德国 bettermarks(第58名)专注自适应学习,提供超 30 本适配共同核心(Common Core)的自适应数学互动书籍,覆盖 4 至 8 年级及重要高中数学主题,包含超 10 万个带解释的问题,且所有书籍均有英语和西班牙语两种版本 。这些探索显示,当教育科技突破「考试提分」的传统局限,新的市场空间正在形成。

在全球化进程中,本地化策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4 年 7 月,中国编程猫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CODEMAO 非洲亚洲青年编程倡议,以便于更好地适应非洲和亚洲地区的教育需求和文化背景。通过开展针对特定地区的活动和策略,这类「入乡随俗」的调整,成为新兴市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策略。

观察前 50 名榜单,呈现出多个明显趋势:语言学习、评估和辅导类公司优势明显,反映出消费者对便携式、认证式学习的持续关注;AI 集成成为行业标配,如 Quizlet 推广 AI 学习工具;印度和美国是主要市场,欧洲、中东和东南亚的公司也日益增多;直接面向学习者的平台在排名上胜过 B2B SaaS 模式,为学校和机构服务的公司因增长慢、采购流程复杂,排名相对靠后。

结语:教育科技的「中国时刻

2025 年榜单的「中国奇迹」,本质是三种力量的叠加:政策层面对 AI 教育的布局,企业层面对技术落地的追求,以及市场层面对教育公平的需求。当美国还在纠结「AI 是否取代教师」时,中国企业已用「AI 赋能教师」的模式打开国际市场;当印度还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时,中国已经在攻克「好不好」的难关。

2025 年的榜单印证了业内诸多猜测,教育科技市场没有仅围绕少数全球知名品牌整合,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彰显出韧性,即便地缘政治、贸易关税和宏观经济变化冲击其他行业,其在消费者、机构和劳动力领域的需求依旧持续。这一榜单显示教育行业正走向成熟与多元化,可扩展平台、人工智能集成以及国际用户群助力行业抵御局部波动,尽管部分地区教育经费和采购周期承压,全球对终身数字化学习的需求却持续攀升。《时代》杂志的这份榜单为关注该领域的人提供了有用信息,但需结合更广泛的社会、教学和区域影响力评估来解读,因其仅体现理论上的优势,未必能反映出真正改变课堂生活的主体。

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随着AI大模型的迭代、元宇宙技术的落地,教育科技即将迎来新一轮变革。但2025年的榜单至少证明:在这个「技术+教育」的交叉领域,中国不再是模仿者,而是定义规则的引领者。

下面是 2025 全球顶尖教育科技公司榜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