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巨头争霸1.4nm制程!台积电稳健领跑、英特尔调整战略、三星延后量产
16 小时前 / 阅读约4分钟
来源:集微网
随着1.4nm晶圆代工竞赛进入关键阶段,台积电、英特尔与三星三大晶圆巨头正展开不同战略布局。台积电稳步推进14A(1.4nm)制程,预计2028年量产;英特尔则将重心从Intel 18A(1.8nm)转向Intel 14A(1.4nm),调整战略抢市;而三星则因财务压力宣布延后1.4nm量产至2029年,各家企业选择揭示晶圆代工格局正在重塑。

随着1.4nm晶圆代工竞赛进入关键阶段,台积电、英特尔与三星三大晶圆巨头正展开不同战略布局。

台积电稳步推进14A(1.4nm)制程,预计2028年量产;英特尔则将重心从Intel 18A(1.8nm)转向Intel 14A(1.4nm),调整战略抢市;而三星则因财务压力宣布延后1.4nm量产至2029年,各家企业选择揭示晶圆代工格局正在重塑。

台积电稳健推进14A制程,2028年目标不变

在1.4nm先进制程的竞争中,台积电技术稳健发展,预计2028年量产。

A14为第二代纳米片(Nanosheet)晶体管,并采用NanoFlex Pro标准单元架构,在相同功率下速度提升10%~15%,相同速度功耗降低25%~30%,逻辑密度提升1.2倍。

值得注意的是,台积电在新节点的研发上,对于新技术的采用始终保持相对谨慎和保守姿态。

专家指出,此举是为避免多项未验证技术同时上线,有助缩短良率“爬坡期”,提升量产稳定性与交付效率。

英特尔调整战略,重押14A制程取代18A

另一边,英特尔晶圆代工部门的日子也不好过。据报道,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正考虑将资源重心从18A转向14A,放弃前任CEO帕特·基辛格(Patrick Gelsinger)主推的18A节点。

18A导入RibbonFET与PowerVia等先进技术,但主要为内部产品设计,对外部客户吸引力有限。报道指出,英特尔的18A制程被认为与台积电的3nm制程处于同一水准。

英特尔14A预计2027年进行风险试产,并将采用采用第二代环绕闸极技术RibbonFET 2和第二代背面供电网络PowerDirect,搭配Turbo Cells强化性能与功耗表现,预期性能提升15%~20%、芯片密度提升近30%、功耗降低2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在High NA EUV光刻设备的部署上走在前列,已经在安装了第二台High NA EUV,但英特尔仍面临重重障碍。

台积电和三星等竞争对手正在积极扩展自身制程,而英特尔为保持领先地位而每年投入的400多亿美元资本支出,可能会使其资产负债表捉襟见肘。

同时,14A制程节点2026年的发布时间表也取决于能否解决High NA EUV光刻机的良率问题,鉴于此类光刻机供应有限,这项任务十分复杂。

此外,尽管微软18A芯片顺利推进,英伟达与超AMD等AI巨头仍偏好台积电,英特尔需通过14A证明其制程具备竞争力。

三星宣布延后1.4nm量产至2029年

与此同时,三星也于早先宣布,原计划2027年量产的1.4nm制程将延后至2029年,原计划今年启动的测试线也延宕至年底或明年。

这比台积电的2028年时间表还晚一年,显示三星在晶圆代工的竞争力恐再被稀释。

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因应连年亏损的策略转向。2023年三星晶圆代工部门亏损高达4万亿韩元,2024年首季仍亏损2万亿韩元。

因此,三星选择暂停对1.4nm的高额投入,转而专注于提升2nm制程良率与成熟工艺效益。

目前三星2nm良率仅约40%,远低于台积电的60%稳定门槛。三星已成立项目小组全力确保新款处理器Exynos 2600的顺利量产,并争取来自特斯拉、高通等美国大客户的2nm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