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三笔,英特尔获得159亿美元输血
6 小时前 / 阅读约9分钟
来源:36kr
英伟达与英特尔达成战略合作,英伟达投资50亿美元,英特尔为其定制x86 CPU。双方合作将扩展生态系统,英特尔代工业务获稳定订单,助力技术提升。

9月18日,全球两大芯片巨头,英伟达( NASDAQ: NVDA ) 和英特尔( NASDAQ: INTC ) 达成 战略合作。 英伟达和英特尔官网宣布了这一合作。

按照英伟达、英特尔官网披露的信息, 英伟达 将以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向英特尔普通股投资50亿美元。 英特尔则将为英伟达定制x86 (一种最主流的芯片设计架构) 架构的CPU(中央处理器)芯片。

英伟达 创始人兼 CEO( 首席执行官 ) 黄仁勋 表示, 此次历史性合作将 英伟达的 AI (人工智能) 和加速计算堆栈与英特尔的CPU 、 庞大的x86生态系统紧密结合,实现了两大世界级平台的融合。 我们 将携手扩展彼此的生态系统,为下一个计算时代奠定基础。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 则 表示 , 英特尔领先的数据中心和客户端计算平台,结合制程技术、制造和先进封装能力 ,将与 英伟达 在人工智能和加速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形成互补,助力行业实现新的突破。

投资者对这项合作态度乐观。截至美国东部时间9月18日收盘时,英特尔股价30.57美元,大幅上涨22.77%,总市值1428亿美元;英伟达股价176.24美元,小幅上涨3.49%,总市值4.28万亿美元。

不过,英伟达、英特尔官网均声明表示,这项投资还需要满足美国监管部门的批准。

按照 每股23.28美元的价格 投资50亿美元计算,此次交易完成之后, 英伟达将 投资 英特尔约 2.15亿股英特尔股票。 截至9月18日, 英特尔的流通股总数为46.62亿股 。这意味着英伟达在英特尔的持股比例将达到4%以上。英伟达有可能成为英特尔的第三大股东。

近一个月(8月18日-9月18日),英特尔就得到了三笔公开宣布 的认购普通股 投资——美国政府、软银集团、英伟达。 也就是说,英伟达总计将获得159亿美元的输血。其中美国政府持股比例将达到10%,成为英特尔最大股东。

认购普通股 指的是, 公司向投资者发行新股,投资者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公司。公司总股本增加,现金及等价物增加。 这和在二级市场(股票市场)购买股票 无法直接输血不同。

今年8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度在社交媒体X(Tw itter前身 )发文称,要求英特尔CEO陈立武 立即辞职, 并质疑他 复兴英特尔的能力。 但仅仅 四 天后的8月11日,特朗普在X盛赞陈立武 称—— 这次会面非常有意思。陈立武的成功与崛起是一个了不起的故事。 特朗普 说, 陈立武 将 与 政府 内阁成员进一步沟通,并向他提出建议。

美国政府、软银集团、英伟达,这三笔重要输血都发生在特朗普会见陈立武之后。媒体披露,作为特朗普支持英特尔的回报,美国政府提出要入股英特尔。

01

输血来得及时

截至 9月18日, 英特尔前十大股东主要是大型机构投资者。 它们的持股随时在发生变化。英特尔未来还 将 新增 三 大股东——美国政府 、英伟达、 日本软银。

英特尔作为老牌芯片巨头,依然有稳定的业务底盘,以及面向未来的技术储备。英特尔在PC芯片市场仍然位居首位,在x86数据中心芯片市场也维持领先地位。

PC芯片、x86服务器芯片是客户的刚需,它们仍然能够源源不断地为英特尔贡献利润。这是英特尔最后的“护城河”。

英特尔代工业务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发布18A(小于2纳米)制程芯片,这将和台积电的2纳米直面竞争。目前,微软已经决定采用英特尔18A制程生产自己设计的一款芯片。

今年 8月1 8 日, 日本 软银集团与英特尔宣布签署最终证券购买协议 。 根据协议,软银将以每股23美元的价格认购英特尔普通股,总投资额达20亿美元。软银将获得英特尔约2%股权。

8月22日,美国政府宣布, 将按每股20.47美元认购4.333亿股英特尔股票 ,总价值为 89亿美元。这笔89亿美元的投资是英特尔迄今已获得22亿美元美国《芯片法案》拨款的补充 。 交易完成后, 美国政府将获得英特尔 约 10%的股权。

对美国政府来说,英特尔 为数不多的美国本土芯片制造商之一 ,也是特朗普 “制造业回流美国” 计划中的重要一环。救英特尔,几乎是确定的事情。

一个月内获得三笔总计159亿美元投资——这意味着连续亏损两年的英特尔正在快速获得输血。这三笔输血来得很及时,因为英特尔正面临“远水难解近渴”的挑战。

芯片代工是英特尔的重要战略。 英特尔CEO 陈立武 今年3月上任后 公开表态,英特尔代工战略不动摇 。 这意味着至少在他的任期内,英特尔愿承受短期阵痛,啃最硬的骨头,挖掘新的护城河 (报道详见 《 陈立武出任英特尔CEO,能否恢复“世界级产品公司”地位? 》 ) 。

这个战略方向是正确的,也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 ,它需要巨额资本投入。然而, 英特尔2024年开始亏损, 净利润、现金流难以支撑代工战略 。 截至2025年二季度,英特尔期末现金余额仅为97亿美元,2025上半年净亏损29亿美元。它的代工业务还至少还要吃掉数百亿元投资 ( 报道详见 《 在逆全球化时代转型做代工,英特尔要破多少道关? 》 )。

英特尔在过去数年间已经在重振代工业务方面投入了巨量资金。据英特尔披露,2021年至2024年英特尔在代工方面的投资达到了900亿美元,其中,设备支出达370亿美元,厂房达350亿美元,180亿美元投向技术。

代工 业务甚至成为英特尔的财务负担 。财报显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英特尔在代工业务上的亏损分别是52亿美元、70亿美元和134亿美元(2024年英特尔全年亏损188亿美元) 。

按英特尔公司管理层预测,代工业务要“直到2030年底前实现经营收支平衡”。然而,资本市场对此缺乏耐心。 代工业务长期亏损,加剧了英特尔股价下跌。2024年,英特尔股价较2020年高点跌去六成,市值从近2000亿美元跌至 今年5月的 800多亿美元, 这 导致了 英特尔 上任CEO基辛格的下台。

02

英特尔、英伟达会有哪些业务合作?

英特尔、英伟达的战略合作,也意味着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美国”计划取得新进展。

过去,英伟达的供应链高度集中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台湾地区。其中台积电负责 芯片 代工。富士康、纬创资通等服务器制造厂商负责将英伟达的芯片、主板、网络等设备进行集成组装,并销售到全球市场。

台积电2024年报显示,前两大客户(通常被认为是苹果、英伟达)占其总营收的22%、12%。按照台积电2024年营收897亿美元计算,英伟达2024年在台积电的代工支出可能是108亿美元。

特朗普政府 2025年上台后, 一直在要求包括英伟达 等 美国科技公司“制造业回流美国”。今年4月,英伟达曾承诺,未来四年要与台积电、富士康、纬创资通等公司合作,在美国生成超过50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AI芯片和服务器等)。

一位中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产业链人士曾对《财经》表示,英伟达要联合台积电、富士通、纬创资通等公司在美国生产超过50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这意味着要把中国台湾的半导体生产、制造、组装产业链搬到美国本土。

英特尔的代工业务,将成为英伟达“制造供应链回流美国”承接方之一。

英伟达、英特尔官网声明中披露, 数据中心 领域 ,英特尔将 为英伟达 定制x86 CPU ,英伟达 会 将 其集成到AI基础设施平台中 。个人计算领域, 英特尔将 向市场推出集成英伟达 RTX GPU (图形处理器) 芯片 的 x86系统级芯片 ,全新的 x86 RTX SOC将 为个人电脑 提供支持 。

在数据中心市场, 英伟达 AI服务器产品同样要使用CPU芯片。 英伟达旗舰服务器GB 200NVL 72 , 一套 机柜中 会搭载 72个Blackwell GPU 和 36个Grace CPU 。英伟达一部分CPU芯片转向英伟达代工,将让其代工业务获得稳定的大客户订单。

半导体资深人士王凌峰 对 《财经》 表示 , 这 利好英伟达的CPU产品线。因为英伟达可以定制英特尔的x86 CPU,然后集成到其AI平台里,形成GPU+CPU 的 异构计算产品组合 , 应用于正在蓬勃发展的大模型推理场景。

王凌峰 进一步解释, 代工业务最关键是需要有稳定的大客户支持 。 英伟达入股英特尔 ,英特尔的代工业务不仅能够获得稳定的大客户订单,还能逐步提升技术工艺。 因为代工厂工艺提升和技术突破往往 是 与大客户共同研发技术攻坚的结果。英伟达作为最先进AI芯片设计公司, 一直 是代工厂最为重视的客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英特尔来说,英伟达投资带来的输血只能缓解一时之急,业务层面合作带来的长期输血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