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球第三代半导体行业处于结构调整与需求分化的关键阶段。从运营能力维度看,不同市场上市公司呈现显著差异:A股及港股企业依托国内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下游需求支撑,多数公司应收账款与存货规模合理增长,经营现金流改善;美股企业则受行业价格竞争加剧、战略调整影响,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企、现金流承压。整体而言,行业运营能力分化明显,具备技术壁垒与产能优势的企业更易在竞争中突围。
应收增速分化:A股/港股匹配扩张,美股需求疲软显压力
从应收账款规模及变动来看,A股、港股第三代半导体公司呈现“头部稳定、中小波动”的特征。天岳先进2025年中报应收账款达5.19亿元,同比增长42.9%,主要因8英寸碳化硅衬底批量交付下游国际客户,信用周期合理延长;华润微应收账款17.53亿元,同比增长26.0%,与其汽车电子、AI服务器电源产品出货量提升相匹配,且客户多为行业龙头,回款风险较低。
部分公司应收账款增速较快,芯联集成应收账款13.93亿元,同比增长45.8%,主要系车载功率模组批量交付,下游车企账期较长;英诺赛科应收账款4.97亿元,同比增长74%,受益于氮化镓产品在数据中心、人形机器人领域突破,新增客户订单带动应收规模扩大。而露笑科技、东尼电子应收账款增速相对平缓,分别为13.1%、-38.3%,反映出其业务聚焦传统领域,需求增长较为稳定。
从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看,头部公司表现更优。斯达半导凭借车规级IGBT模块的高客户粘性,应收账款周转效率行业领先;三安光电通过优化客户结构,应收账款增速(4.2%)低于营业收入增速(17.03%),运营效率持续改善。
2025年上半年,美股第三代半导体公司应收账款增速普遍放缓,反映出全球市场需求疲软。英飞凌应收账款158.02亿元,同比增长1.4%,主要因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订单增长放缓,且加强应收账款回收管理;意法半导体应收账款96.97亿元,同比下降21.9%,受半导体行业库存调整影响,下游客户采购需求减弱,应收规模同步收缩。
安森美半导体应收账款66.45亿元,同比增长3.1%,主要因公司SiC产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仍有订单增长,但整体营收下滑导致应收增速受限;纳微半导体应收账款0.89亿元,同比下降45.8%,受中国市场关税政策与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影响,订单减少带动应收规模大幅下降。Wolfspeed应收账款11.23亿元,同比增长19.3%,但公司已申请破产保护,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极高。
17家第三代半导体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特征总结
整体看,A股/港股公司应收账款增长总体健康,头部公司效率更优,成长型公司需警惕客户集中度过高带来的回款风险。美股公司行业周期底部特征明显,应收规模收缩或低增,Wolfspeed破产案例提示应收账款管理需结合客户信用风险动态评估。
库存结构对比:A股/港股周转健康,美股减值风险高企
2025年上半年,A股、港股公司存货规模随产能扩张与订单增长同步上升,但多数企业存货周转保持健康。天岳先进存货10.51亿元,同比增长6.9%,主要因上海临港工厂产能释放,8英寸碳化硅衬底备货增加,且存货以原材料与在产品为主,产品迭代风险低;华润微存货21.34亿元,同比增长10.9%,与其MOSFET、IGBT产品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批量出货相匹配,存货结构中成品占比不足30%,减值风险可控。
部分公司存货管理成效突出,士兰微存货37.82亿元,同比增长2.6%,低于营业收入20.14%的增速,主要因公司优化生产计划,推进精益生产,存货周转效率提升;芯联集成存货23.89亿元,同比增长15.9%,但通过“以销定产”模式,存货周转天数同比下降5天,库存变现能力增强。而东尼电子存货6.45亿元,同比增长16.1%,受半导体业务未大规模量产影响,存货中成品占比偏高,需关注后续产品销售进展。
美股公司普遍面临存货高企与减值压力,反映出行业去库存周期尚未结束。安森美半导体存货149.61亿元,同比下降7.5%,但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12天,主要因产能利用率不足,库存消化速度放缓;意法半导体存货234.74亿元,同比增长15.0%,受汽车电子业务库存调整影响,成品存货占比上升,公司已计提部分存货减值。
纳微半导体存货1.08亿元,同比下降40.8%,但因SiC业务受关税冲击,计提300万美元存货减值,存货变现能力弱化;Wolfspeed存货34.82亿元,同比增长32.5%,公司因经营不善导致产能闲置,存货积压严重,减值风险极大。英飞凌存货339.46亿元,同比下降1.1%,凭借较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存货规模基本稳定,减值风险相对较低。
综合看,A股、港股企业凭借“产能即订单”的确定性,存货虽增但结构安全、周转向好;美股公司仍处于去库存中段,存货高企叠加需求疲软,减值风险将持续考验盈利。
17家第三代半导体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及存货表现(单位:万元;币种:人民币,下同;数据来源:同花顺)
现金流南北极:A股/港股快速回血,美股普遍承压
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与产品结构优化,A股、港股多数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实现正向流入,盈利质量显著提升。闻泰科技经营现金流净额42.61亿元,同比增长61.3%,主要因半导体业务(安世半导体)在汽车、工业领域出货量增长,叠加产品集成业务资产剥离,现金流状况大幅改善;士兰微经营现金流净额3.32亿元,同比增长194.2%,且同比扭亏为盈,得益于公司IDM模式优势凸显,IGBT、SiC产品营收增长带动现金回款。
天岳先进经营现金流净额2.89亿元,同比由负转正,主要因8英寸碳化硅衬底量产带来收入增长,且收到英飞凌、东芝电子等国际客户的预付款;芯联集成经营现金流净额9.81亿元,同比增长77.1%,受益于模组封装业务放量,车规功率模块批量交付带动现金流入。部分公司仍面临现金流压力,露笑科技经营现金流净额1.39亿元,同比虽有改善,但受高空作业设备业务回款周期影响,现金流规模相对较小;东尼电子经营现金流净额1.05亿元,同比下降65.6%,主要因光伏业务收缩,新能源业务仍处投入期。
2025年上半年,受行业下行周期与价格竞争影响,美股公司经营现金流普遍承压。安森美半导体经营现金流净额56.38亿元,同比下降9.9%,主要因营收下滑与毛利率下降,现金回款能力减弱;意法半导体经营现金流净额66.56亿元,同比下降48.6%,受汽车业务疲软与重组成本增加影响,现金流状况显著恶化。
纳微半导体经营现金流净额-1.77亿元,同比虽有改善,但仍为负,主要因公司战略收缩消费电子业务,高毛利业务尚未放量;Wolfspeed经营现金流净额-23.87亿元,同比略有改善,但持续大规模亏损导致现金流紧张,成为其申请破产的重要原因。仅英飞凌经营现金流净额92.29亿元,同比增长98.1%,凭借多元化产品布局与成本控制,现金流状况相对稳健。
分析发现,2025年中报现金流已清晰勾勒出“中国产能落地、需求兑现”与“欧美去库存、价格厮杀”的两条曲线。A股、港股企业只要产品真正进入汽车、工业或海外功率器件供应链,现金回流即显著提速;反之,业务仍停留在传统环节或尚未放量的公司,现金流改善有限。美股方面,除英飞凌外,普遍需等待库存出清、价格企稳后才有现金修复空间,Wolfspeed的破产更提示现金流持续为负的企业将面临生存考验。
17家第三代半导体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单位:万元,数据来源:同花顺)
现金储备格局:A股/港股充裕扩产,美股分化显生死线
A股、港股公司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普遍充足,为后续研发投入与产能扩张提供坚实保障。天岳先进期末现金15.33亿元,同比增长67.5%,主要因H股上市募资到位,资金储备充裕,可支撑12英寸碳化硅衬底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建;三安光电期末现金77.73亿元,同比增长2.7%,虽现金规模略有增长,但仍保持行业较高水平,为重庆8英寸碳化硅项目与Mini/MicroLED业务拓展提供资金支持。
华润微期末现金89.37亿元,同比增长6.1%,现金储备充足,可满足12英寸晶圆生产线爬坡与第三代半导体研发需求;闻泰科技期末现金56.99亿元,同比下降9.1%,主要因出售产品集成业务资产,资金用于半导体业务研发与产能投入,现金储备仍可支撑临港12英寸晶圆厂建设。部分中小公司现金储备相对有限,捷捷微电期末现金4.47亿元,同比增长15.8%,需通过融资进一步补充资金,以推进SiC芯片产线建设。
美股公司现金储备呈现显著分化,头部企业资金充裕,而中小公司资金链面临压力。英飞凌期末现金95.19亿元,同比下降31.6%,主要因公司加大股票回购与研发投入,但现金储备仍可支撑业务发展;意法半导体期末现金-11.83亿元,同比由正转负,受存货减值与重组费用影响,资金状况恶化。
安森美半导体期末现金181.33亿元,同比增长11.7%,现金储备相对充足,可支撑SiC技术研发与产能调整;纳微半导体期末现金11.56亿元,同比增长42.0%,通过股权融资补充资金,短期内资金链无忧;Wolfspeed期末现金44.81亿元,同比下降31.2%,但公司已申请破产,现金储备仅能满足短期偿债需求。
充裕的期末现金正成为A股、港股公司加速扩产与技术迭代的核心竞争力;美股方面,除英飞凌、安森美尚能兼顾回购与研发外,其余企业现金流恶化已直接触发破产或被迫融资。行业分水岭愈发清晰——“有现金才能穿越周期,缺现金则寸步难行”。
17家第三代半导体上市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单位:万元,数据来源:同花顺)
杠杆安全垫:A股/港股稳健可控,美股极端冰火
A股、港股公司资产负债率整体处于合理区间,多数企业杠杆水平稳健,财务风险可控。华润微资产负债率16.6%,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主要因公司盈利积累带动净资产增长,且无重大有息负债,财务结构健康;斯达半导资产负债率33.6%,同比上升5.5个百分点,因公司新建6英寸SiC芯片产线适度增加负债,但负债以长期借款为主,偿债压力较小。
部分公司资产负债率同比优化,天岳先进资产负债率30.8%,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主要因H股上市前短期融资增加,但上市后权益资金补充,杠杆率有望逐步下降;芯联集成资产负债率40.6%,同比下降12.9个百分点,得益于公司减亏增收,净资产增长叠加有息负债减少,财务状况显著改善。而英诺赛科资产负债率54.3%,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虽仍处于较高水平,但公司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权益资金增加,负债压力有所缓解。
美股公司资产负债率整体高于A股、港股企业,部分公司因经营不善导致杠杆率飙升,财务风险加剧。Wolfspeed资产负债率95.2%,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公司大规模举债扩张产能,但产品价格下跌与需求疲软导致偿债能力丧失,最终申请破产;纳微半导体资产负债率13.5%,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因股权融资增加,负债规模相对较小,财务风险可控。
安森美半导体资产负债率39.3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负债以长期借款为主,偿债压力相对平缓;意法半导体资产负债率29.4%,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通过优化负债结构,杠杆率略有下降;英飞凌资产负债率40.9%,同比持平,公司财务结构稳健,负债规模与经营规模匹配,无重大偿债风险。
A股、港股公司凭借盈利积累、权益融资双轮驱动,整体保持“稳健+改善”态势;美股除三大龙头外,高杠杆扩张失败案例(Wolfspeed)凸显技术赛道同样遵循“现金流-负债”铁律——杠杆率一旦脱离基本面,需求波动即可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17家第三代半导体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单位:万元,数据来源:同花顺)
运营能力总结:区域分化明显,效率决胜未来
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A股、港股公司表现更优,多数企业应收账款增速与营收增速匹配,存货随产能释放合理增长,且周转效率较高;美股公司受行业需求疲软与库存调整影响,应收账款增速放缓,存货积压与减值风险突出,尤其Wolfspeed、纳微半导体等企业,运营效率显著低于A股、港股头部公司。
现金流与现金储备:A股、港股公司依托国内下游需求支撑,经营现金流普遍改善,现金储备充足,可支撑研发与产能扩张;美股公司除英飞凌外,多数企业经营现金流承压,部分公司需通过融资补充资金,Wolfspeed更是因现金流断裂申请破产,资金链稳定性远不及A股、港股企业。
资产负债率与财务风险:A股、港股公司资产负债率整体较低,财务结构稳健,华润微、斯达半导等企业杠杆率较低,无重大财务风险;美股公司部分企业杠杆率高企,Wolfspeed资产负债率超95%,财务风险急剧爆发,整体财务健康度低于A股、港股市场。
17家第三代半导体上市公司运营能力(数据来源:同花顺)
A股、港股公司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AI服务器等下游需求驱动下,运营能力整体稳健,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效率较高,经营现金流改善,现金储备充足,资产负债率合理,具备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中,天岳先进、华润微、士兰微等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壁垒与产能优势,运营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未来有望在第三代半导体国产化进程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美股公司受全球行业价格竞争加剧、需求疲软与战略调整影响,运营能力分化显著。英飞凌、安森美半导体等头部企业凭借多元化布局与技术积累,运营相对稳健;而Wolfspeed、纳微半导体等企业因产能扩张激进、产品竞争力不足,陷入经营困境,运营效率与财务健康度远不及A股、港股头部公司,未来需通过战略收缩与技术突破改善运营状况。
整体看,第三代半导体行业正从“技术突破”进入“运营效率决胜”阶段。A股/港股公司需平衡技术投入与现金流安全,美股巨头则通过规模效应与资本回报巩固优势。未来2年,SiC产能爬坡与库存去化将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分水岭。
(校对/邓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