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线程的“闪电”过会,究竟是其技术实力与市场前景得到认可的体现,还是在资本压力与政策窗口期下的“带病闯关”?
文 | 啸 天
9月26日,国产GPU(图形处理器)企业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摩尔线程”)的科创板IPO申请成功过会。从6月30日递交申请到成功过会,用时仅88天,在当前IPO审核环境下,这一速度堪称“闪电”。在这场与壁仞科技、沐曦集成电路等对手争夺“国产GPU第一股”的竞赛中,摩尔线程暂时处于领跑位置。
这场资本市场的“加速度”,与公司最新披露的财务数据形成了鲜明对比。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摩尔线程在过去三年半的时间里,累计亏损已接近53亿元。尽管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到7.02亿元,超过过去三年的总和,亏损也呈收窄趋势,但公司预计最早要到2027年才能实现盈利。
自2020年成立以来,这家由前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创立的明星企业,一直依靠外部融资“续命”,累计融资额已超过70亿元。在“烧钱”搞研发的激烈竞争中,摩尔线程的“闪电”过会,究竟是其技术实力与市场前景得到认可的体现,还是在资本压力与政策窗口期下的“带病闯关”?
国产GPU的“烧钱”之路
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10月,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建中曾在英伟达任职14年,官至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经理,亲手建立了英伟达在中国的完整生态系统。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中,也有半数成员拥有英伟达的任职经历。这样的背景,让摩尔线程从诞生之初就自带光环,被视为国产GPU领域最有力的挑战者之一。
公司专注于研发设计全功能GPU,产品线覆盖AI计算加速、3D图形渲染、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等多个领域,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够提供全功能GPU的厂商。自成立以来,摩尔线程保持着每年迭代一代GPU架构的速度,先后推出了“苏堤”、“春晓”、“曲院”、“平湖”四代芯片,并基于此开发了覆盖AI智算、专业图形加速和桌面级图形加速的板卡、一体机和集群产品。
这种快速迭代的策略,在营收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招股书显示,摩尔线程的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4608.8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1.24亿元,再到2024年的4.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0%。进入2025年,其增长更是迅猛,仅上半年就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2022年至2024年三年的营收总和。
营收的爆发式增长,主要源于其业务重心的战略转移。2023年,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专业图形加速产品。而到了2024年,随着大模型需求的激增,AI智算产品成为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贡献了当年总营收的77.63%,其中智算集群业务占比达到42.42%。
然而,在营收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持续的亏损。2022年至2024年,摩尔线程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16.73亿元和-14.92亿元。进入2025年上半年,虽然亏损规模大幅收窄,但仍录得净亏损2.71亿元。以此计算,在过去三年半的时间里,公司累计亏损额已高达52.76亿元。
巨额亏损的核心原因,是其在研发上的不计成本的投入。为了在技术上追赶英伟达等国际巨头,摩尔线程在研发上持续“烧钱”。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17亿元、13.34亿元和13.59亿元,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高达38.1亿元,占同期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626%。
不过,高额的投入也换来了一些积极的财务信号。公司的毛利率已从2022年的-70.08%,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70.71%,并在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69.14%的高位水平。这表明,随着产品性能的提升和市场策略的调整(战略性放弃低毛利的桌面级图形加速市场),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正在增强。
70亿融资“续命”
对于一家尚未实现自我造血的芯片设计公司而言,持续的外部融资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自2020年成立以来,摩尔线程的融资历程堪称豪华。
天眼查数据显示,公司已完成六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数十亿元。其股东名单中,不仅有红杉中国、五源资本、深创投等一线VC,还有腾讯投资、字节跳动旗下的量子跃动等互联网巨头,以及中国移动旗下的中移基金、国盛资本、招商局创投等国资背景的产业资本。据招股书及公开信息,摩尔线程自2022年以来合计融资已超过71亿元。
资本的追捧,使其估值一路水涨船高。在2022年12月完成15亿元B轮融资时,其估值已达240亿元。根据《2024·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摩尔线程以255亿元的估值位列第261名。
在经历多轮一级市场融资后,登陆资本市场、为早期投资者提供退出渠道,成为摩尔线程的必然选择。招股书并未明确披露是否存在对赌协议,但根据2022年5月公司与股东签署的协议,部分优先股股东被授予了包括赎回权在内的特权。这一协议导致公司在财务报表上确认了巨额的“附带优先权的金融工具”负债,截至2025年5月底,该项负债余额高达18.11亿元。
根据通行规则,这类附带赎回权的优先股,通常会在公司成功IPO后自动转换为普通股,从而消除这笔金融负债。
内部压力之外,外部政策的“东风”为其提供了绝佳窗口期。2023年8月,证监会宣布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此后未盈利企业上市基本停滞。转机出现在2025年6月,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推出“科创板八条”,明确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政策的松绑,为摩尔线程这类高研发投入、长周期回报的硬科技企业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从6月30日IPO申请获受理,到9月26日成功过会,摩尔线程88天的审核周期,使其成为本轮政策窗口重启后最受瞩目的受益者之一。
根据招股书,摩尔线程此次IPO计划募资80亿元,其中69.8亿元将用于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和AI SoC芯片的研发项目,另外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表明,即便成功上市,公司在未来几年内仍将延续“烧钱”换技术的模式。
摩尔线程的“闪电”过会,是中国资本市场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对摩尔线程自身而言,成功上市为其提供了宝贵的资金和发展平台,但也将其置于公众和市场的持续审视之下,考验才刚刚开始。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的商业成功,如何在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与实现盈利之间找到平衡,将是这家“国产GPU第一股”未来面临的真正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