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147亿资产被冻结背后
11 小时前 / 阅读约6分钟
来源:凤凰网
闻泰科技因收购安世半导体转型半导体,初见成效之际,荷兰政府以保障供应链安全为由,对安世实施全球运营冻结,闻泰科技暂时失去对安世半导体的治理权和投票权。

对闻泰科技来说,这场看似即将成功的转型豪赌,又因地缘政治问题,让未来再次充满不确定性。

闻泰科技一则公告震动资本市场,因位于荷兰的核心子公司安世半导体(Nexperia)价值147亿元的资产遭到冻结,公司股票应声跌停。

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对安世下达部长令,要求其全球30个主体在一年内不得对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进行任何调整,实施“全球运营冻结” 。10月7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作出裁决,暂停了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在安世担任的执行董事等职务,并将闻泰科技通过香港子公司持有的安世半导体绝大部分股份(仅保留一股)交由独立第三方托管。这意味着,闻泰科技在程序上暂时失去了对这家核心子公司的治理权和投票权。

从早期的房地产业务,到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ODM,再到上演“蛇吞象”并购安世半导体,闻泰科技始终在寻求摆脱低利润业务的路径。每次转型都伴随着剧烈的业绩阵痛与管理层动荡。

当公司剥离ODM业务,全力聚焦半导体并初见成效之际,这场来自荷兰子公司的控制权之争,无疑为其前路蒙上阴影。闻泰科技在官方声明中指控,安世半导体个别外籍管理层的法律行动与荷兰政府的指令“高度联动”,是“借政治压力剥夺股东权利”。

转型半导体的惊险一跃

闻泰科技的发家,可以用不断自我革命和挣脱路径依赖两个词汇来形容。转型的核心驱动,源于对更高利润率业务的追求。

在并购安世半导体之前,闻泰科技最为人熟知的是全球手机ODM行业的龙头。2016年,其手机出货量已位居全球ODM公司首位。然而,巨大的业务规模并未带来与之匹配的盈利能力。ODM行业本质上是为品牌厂商做嫁衣,处于产业链中议价能力较弱的一环,利润空间受到上游元器件成本和下游客户强势压价的双重挤压。

在并购安世半导体之前的2017年和2018年,闻泰科技的销售净利率经历急剧下滑,一度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即便后续通过收购欧菲光的光学资产,努力切入苹果供应链,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其作为供应商的角色,利润天花板依然明显。

这种“规模很大,利润很薄”的局面,促使闻泰科技不断寻求颠覆性转型。留在ODM赛道,意味着温水煮青蛙式的漫长消耗;跳出去,则需要一次赌上公司未来的豪赌。

闻泰科技最终看上了半导体。其目标是安世半导体——前身为荷兰恩智浦半导体的标准产品事业部,一家拥有超过60年历史、技术积淀深厚、在汽车和工业市场地位稳固的全球知名IDM(整合元件制造商)公司。安世半导体所拥有的高技术壁垒、高毛利和核心知识产权,正是闻泰科技ODM业务所缺失的一切。

2019年,这起交易正式落地。闻泰科技以约269亿元的对价,完成了对安世半导体的收购。当时,闻泰科技自身市值尚不足200亿元,这笔交易因此被称为中国半导体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起“蛇吞象”式并购。

交易完成后,公司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总负债在2020年飙升至308.16亿元,负债率达到51.45%。同时,巨额商誉也引发了投资者对于融资风险和高溢价收购合理性的担忧。这种不惜一切代价的姿态,从侧面反映出其脱离ODM业务强烈的决心。

收购后的融合并非一帆风顺。闻泰科技需要面对两家公司在企业文化、业务模式、管理体系上截然不同的融合难题。公司在年报中坦言,在整合安世集团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这一时期,闻泰科技的财务表现呈现出典型的“双轨制”,一边是安世半导体贡献的高利润,另一边是传统ODM业务的微薄收益。

资本市场的反应也两极分化。一方面,市场认可其战略转型的逻辑;另一方面,对其高企的负债、复杂的跨国管理以及两种业务模式能否有效协同,始终抱有疑虑。公司股价也在此期间经历了较大波动。管理层的持续调整和业务梳理,成为了常态。

控制权旁落背后

在经历数年的阵痛整合后,闻泰科技的转型正逐步得到验证。

安世半导体不负众望,成为闻泰科技绝对的利润支柱。2024年,安世半导体实现营收147.15亿元,毛利率高达37.52%;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同比增长11.23%,达到78.25亿元。在闻泰科技的业务版图中,安世半导体已是其“唯一的核心业务和高盈利来源”。

这一强劲的业绩表现彻底改变了闻泰科技的盈利结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从2018年的1.71%跃升至2019年的19.51%,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在闻泰科技支持下,安世半导体经营质量全面提升,至2024年10月,已还清所有前期债务,实现了“零负债”运行。

这些数据表明,闻泰科技的“蛇吞象”豪赌,在商业和财务层面取得了初步成功。

随着半导体业务的持续成功,闻泰科技加速“破釜沉舟”。2024年底至2025年初,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向立讯精密出售旗下产品集成(ODM)业务相关的资产。此后,光学模组等非核心业务也被陆续剥离。

这一系列资产出售后,闻泰科技战彻底告别低利润的代工时代,将公司的未来完全押注在以安世为核心的半导体业务上。此举旨在简化公司结构,集中资源发展最具价值的核心资产,并向市场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闻泰科技立志成为一家纯粹的半导体公司。

然而,战略转型取得初步成功的过程中,地缘政治风险随之而来。2024年12月,闻泰科技就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此后,美国不断收紧相关管制规则,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施加压力。

荷兰政府此次以“保障供应链安全”为由的干预,正是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发生的。近日,荷兰政府与安世外籍管理层及当地法院的协同行动。荷兰政府依据《物资供应法》实施行政冻结,而安世的荷兰籍首席法务官与德籍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则迅速向法院提起紧急请求。法院随即任命一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独立董事,并将闻泰科技的股权交予托管,这在事实上剥夺了闻泰科技的战略控制权。

尽管闻泰科技仍保留对安世的经济收益权,但目前暂时失去了主导其研发方向、资本开支和未来战略的地位。对闻泰科技来说,这场看似即将成功的转型豪赌,最终因地缘政治问题,让未来再次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