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回击AI泡沫论,GPU全卖光,Q3净赚2200亿
8 小时前 / 阅读约8分钟
来源:36kr
英伟达公布202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与净利润超华尔街预期,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创新高。黄仁勋称世界正经历三次大规模转型,英伟达将从中受益,预计下季度毛利率将达75%。

芯东西11月20日报道,今天,英伟达公布了截至10月底的202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本财季,英伟达营收与净利润再超华尔街预期,营收达570.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54.03亿元),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22%;净利润(非GAAP)达317.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59.14亿元),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23%。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称:“Blackwell的销售爆表,云上的GPU也已售罄。计算需求在训练和推理中不断加速和复合——每一项都呈指数增长。”

其实,在英伟达本季度财报公布前,市场被一种谨慎的情绪笼罩。黄仁勋似乎有意地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财报电话会中,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关于AI泡沫的讨论近来甚嚣尘上,但从我们的视角观察,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在他看来,世界正在同时经历三次大规模的平台转型,也就是从CPU通用计算到GPU加速计算的过渡、AI催生新应用的过渡和Agentic AI的兴起,英伟达能被选中参与这三大转型,是因为其能以单一架构支持这三种转型。

英伟达CFO Colette Kress称,从今年年初到2026年底,英伟达对Blackwell和Rubin架构产品的营收预期已清晰可见,总额达5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58亿元)。

支撑英伟达业绩持续增长的主要有两大支柱:超大规模云厂商和基础模型厂商。如今,两者对英伟达业绩的贡献基本为对半开。

AI基础设施的需求持续超出英伟达的预期。各大云服务商的容量均已售罄,所有英伟达GPU(包括新一代及前几代产品,如Blackwell、Hopper和Ampere架构产品)都处于满载运行状态。

Kress还透露,H20的销售额约为5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56亿元),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地缘政治问题以及中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本季度的大额采购订单未能实现,英伟达对当前的局面感到感到失望,因为其阻碍了英伟达向中国出货更具竞争力的数据中心计算产品。

01.

数据中心营收再创纪录

下季度毛利率或将达到75%大关

本财季,英伟达共实现570.06亿美元的营收,以下为其营收构成的细节。

英伟达的计算与网络部门贡献了509.08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23%,增速高于上一财季。计算机图形部门贡献了60.98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13%。

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的营收创下512亿美元的新纪录,同比增长66%,环比增长25%。数据中心计算业务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27%,主要受GB300的量产提升所推动;与此同时,随着规模化部署的开启,以及Spectrum X、以太网和Quantum X InfiniBand全线实现强劲的双位数增长,数据中心网络业务实现162%同比增长和13%的环比增长。

英伟达的“桌面超算”DGX Spark正在推动其专业可视化业务的发展。本财季,英伟达专业可视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了56%,达到7.6亿美元。英伟达的自动驾驶业务和游戏业务也都实现了同比增长。

最新财季,英伟达的非GAAP毛利率为73.6%,环比增长了0.9%,但同比下降1.4%,正在稳步向其设定的毛利率目标迈进。

在2026财年前九个月,英伟达向股东返还了370亿美元,包括回购股票和现金分红。截至第三季度末,英伟达还有622亿美元的股份回购授权。英伟达预计将在2026财年第四季度实现650亿美元的营收,上下浮动2%,预计非GAAP毛利率将达到75.0%。

02.

三大转型同时发生

英伟达供应链留有提前量

黄仁勋和Kress在财报电话会议的问答环节中,分享了更多对英伟达业绩和AI市场发展潜力的看法。

在今年的GTC上,黄仁勋透露称2025年-2026年,Blackwell架构和Rubin架构的GPU将带来5000亿美元的营收。由于近期英伟达还迎来了Anthropic等新晋大客户,Kress称届时实际营收可能会超过5000亿美元。

黄仁勋详细阐述了此前他提到的所谓三大转型,即通用计算正向加速计算过渡、生成式AI的快速应用,以及Agentic AI的兴起。

生成式AI不仅正在改变大厂们过去依赖CPU进行的工作流程,还使搜索、推荐系统、广告推荐与定位等核心业务迁移到GPU上运行,这一转型仍在持续推进中。

无论是用于数据处理的GPU,还是为推荐系统部署的生成式AI,亦或是构建Agentic聊天机器人等应用,所有这些任务都能够在英伟达GPU上高效运行。这意味着各类AI应用层面都在同步增长,并且不同应用之间存在关联但又各自独立。

黄仁勋强调,生成式AI在编程辅助领域的应用增长尤为迅速。历史上增长最快的工具组合,包括Cursor、OpenAI 产品以及 GitHub Copilot,不仅被软件工程师使用,还广泛服务于企业的工程、营销、供应链规划等岗位。

这只是众多应用场景中的一个例子,其他领域也同样活跃,例如医疗保健的Open Evidence,以及数字视频编辑平台Runway等初创公司,正通过生成式和Agentic AI迅速发展。

昨日,英伟达和微软宣布与美国大模型独角兽Anthropic建立全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伟达和微软承诺分别向Anthropic投资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1亿元)和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亿元),合计将投资1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6亿元)。

黄仁勋也谈到了这笔交易,他称,以用户总数计算,Anthropic是世界上第二成功的AI公司,这也是Anthropic第一次使用英伟达的架构。而Anthropic在企业级市场的表现尤其突出,比如编程等应用。

当被问及包括内存价格上涨在内的供应链问题,黄仁勋称,英伟达在规划供应链方面做得很好,会提前预测和计划需求,并与供应链进行谈判,英伟达的供应链很早就对需求有了解。

在财报会议中,黄仁勋多次强调了英伟达的GPU与其他加速器的区别。他在被问及ASIC芯片、XPU等新型加速器对英伟达GPU的冲击时,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黄仁勋认为,在芯片领域,相互竞争的不是公司,而是一个个芯片团队,而全球范围内能打造如此复杂系统的团队并不多。

在Hooper时代,英伟达只需要打造一个GPU,但是如今英伟达正在打造整个机架、三种不同类型交换机和多种芯片,并在内存架构上进行创新,以适应新型模型的出现。

03.

结语:头部玩家资本支出猛增2000亿美元

英伟达拿走更大蛋糕

在财报电话会中,黄仁勋分享了一组关键数据,2026年顶级云服务提供商和超大规模企业的资本支出总额预期持续上调,目前已达约6000亿美元,较年初预测高出逾2000亿美元。

作为AI基建领域的核心参与者,英伟达将直接从这一资本开支的增长中获得越来越高的收益。黄仁勋透露,数据中心投资中流向英伟达的资金的比例,已经从Hopper时代的20%-25%,增长至Blackwell时代的30%左右。未来,英伟达在数据中心投资中的占比,只会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