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0月25日消息(苡臻)10月24日,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与C114承办的“中国低空经济创新应用与标准化推进大会”在北京召开。
期间,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闫坤发表题为“2025低空装备产业发展洞察”的主题演讲。她表示,低空经济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成长空间大等特点,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也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当前,低空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其战略定位不断提升,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低空装备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支撑,已形成子系统集成到整机制造的完备产业链。

产业发展现状:无人机和eVTOL发展迅猛
闫坤指出,低空装备是指飞行高度在1000米以下空域(根据应用需要可扩展至3000米),服务于低空经济载物、载人等多元应用场景的具备飞行、作业、支持或管控功能的设备及系统集合。
低空装备可以进一步分为整机和子系统。整机主要涵盖无人机、eVTOL、直升机和轻小型固定翼飞机;四大类整机产品,且各自对应差异化应用领域:无人机是指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以及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其典型飞行高度120米以下,用于农林植保、环境监测、低空航拍等场景;eVTOL以电力为动力源,具备垂直起降能力,典型飞行高度120-1000米,应用于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直升机依靠旋翼产生升力,可垂直起降与悬停,飞行高度覆盖120-1000米,主要服务于长途运输、应急救援等;轻小型固定翼飞机依靠固定机翼产生升力,需水平起降,飞行高度3000米以下,适用于低空中短途运输、物流、侦察等。
子系统可分为除此之外,低空装备还分为机体及结构、动力系统、机载航电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机载机电系统、和任务载荷系统六个子系统。
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低空装备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无人机占主体。其中,2025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达1691亿元,占低空装备总市场的83.08%;民用直升机与轻小型固定翼飞机分别以180.7亿元、160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8.88%、7.86%;eVTOL虽目前规模较小(2025年预计3.7亿元),但增长潜力巨大,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飙升至800亿元。
从产业层面来看,我国无人机数量及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底,注册无人机数量为217.7万架,市场规模1400亿元亿。其中,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集中度较高,工业级无人机在细分领域展开竞争。
目前,我国拥有全球最大民用无人机市场,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超过70%的份额。
eVTOL领域,全球eVTOL行业处于适航认证阶段,在该领域,我国亿航EH216-S机型率先突破,率先获得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和标准适航证(AC)和运营合格证(OC)。订单方面,国内市场表现活跃,:亿航智能、沃兰特航空、峰飞航空、小鹏汇天等企业已经收获丰富的获得了相关订单。
我国轻小型固定翼飞机产业领域,我国起步较晚,但近两年发展较快。自2010年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利好政策的持续释放,以中航、湖南山河智能为代表的民族企业抓住机遇,开始发展壮大。2021—-2023年,我国轻小型固定翼飞机市场规模从90.7亿元增长到120亿元。2023年,我国轻小型固定翼飞机交付量为1200架,约为美国同期的1/2。在新能源领域,锐恩电动轻型固定翼飞机RX1E-A成功获批生产许可证,其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高达100%。
整体来看,我国无人机整体优势显著,发展对比国外,主要优势在于拥有完整且庞大的产业链,在消费级和专业级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具有高性价比、强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丰富的应用经验。此外,国内外eVTOL齐头并进,产业整体处于设计研发与安全验证阶段,各国企业均在积极取证;直升机/轻小型欧美占据主导,我国在核心技术、产业链成熟度和售后服务体系方面仍落后于国外,整体处于快速追赶阶段。
“我国无人机和eVTOL等新兴航空器近年来发展迅猛,已然成为我国低空装备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力量,有望实现弯道超车。”闫坤说道。
产业发展展望:将以需求为牵引 实现多维度升级
面向未来,闫坤表示,低空装备将以需求为核心,向高效、智能、安全、绿色等方向升级,多场景适配能力与性能进一步提升。
具体来看,无人机强化多场景通用化与高效作业,满足农林植保、行业巡检等高频精细任务。在此驱动下,动力系统要提升续航能力保障连续作业,飞控系统向“全自主+抗干扰”升级,机体则采用轻量化耐候设计以适应复杂环境。
eVTOL打造绿色静音低空出行与服务载体,契合文旅、空中交通等场景。深化电动化技术,探索多元能源提升续航;飞控优化起降与飞行切换逻辑,强化气象适应性;机电要高集成、冗余设计。
直升机提升重载运输与专业服务能力,满足物流、救援等载荷与可靠性需求。要增强动力系统功率与可靠性,适配重载长距任务;开发灵活载荷接口,快速切换多元任务;强化通信导航精度,保障复杂区域作业。
轻型固定翼飞机实现高效长距低空运输,匹配物流、空中交通等速度与航程需求。机体优化气动外形,增强抗风能力;动力提升燃油效率推进电动化,降成本与排放;飞控增强高速稳定性,集成智能避障功能。
轻小型固定翼飞机追求“高效长距运输”,优化气动外形增强抗风能力,推进电动化以降低成本与排放,集成智能避障功能提升安全性。
演讲最后,闫坤指出,整体来看,低空装备产业的发展是技术、装备与产业三个维度的共同演进。技术创新是产业的核心驱动力,低空装备是产业的重要载体。
技术创新是低空装备升级的核心引擎。随着新能源、AI等技术的发展,低空装备技术将向着动力更高效清洁、感知更精准智能、飞行更安全可靠的方向演进。同时,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具备机型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无人机分为微、轻、小、中、大等多种类别,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eVTOL有多旋翼、复合翼、倾转构型等多种构型,以满足多样化需求。此外,产业方面,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整机装配、运营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具备协同发展,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共同打造完整、高效的低空装备产业生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