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分领域,AI的蓬勃兴起激发了人们创造全新设备的热情。这些设备深度融合了AI技术,外观与功能却与我们过去所熟悉的任何产品都大相径庭。
这些设备种类繁多,从XR头戴设备(如头戴式显示器和智能眼镜)到胸针、项链、手机配件,甚至包括前苹果设计师乔尼·艾维(Jony Ive)与OpenAI正秘密研发的神秘产品。
然而,倘若我们一味追逐这些新奇设备,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终极的AI设备形态,或许正是我们早已拥有的物品,那又当如何?甚至有可能,借助可追溯至19世纪的技术来部署AI,才是最佳途径。
我所说的,正是耳机。
多年来,个人音频设备虽非停滞不前,但高通可穿戴设备副总裁迪诺·贝基斯(Dino Bekis)指出,将AI融入耳机,为它们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这一点,在苹果新推出的AirPods Pro 3等设备上已初露端倪。
别错过我们任何一篇客观公正的科技内容以及基于实验室的评测。将CNET设为谷歌优选来源,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贝基斯表示,AI对耳机的影响将是双重的。首先,它将在我们已看到的改进基础上更进一步,例如轻松切换主动降噪、通透模式和其他聆听模式。
这些操作将不再需要我们手动操控,耳机本身将越来越多地动态处理这一切。内置的传感器与AI相结合,将更擅长捕捉并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
贝基斯举例说,或许你的耳机能在开启主动降噪功能播放音乐时,识别出有人呼唤你的名字并提醒你。若你在繁忙的街道上打电话,它们还能提醒你注意交通危险、警笛声或可能正从你身后靠近的人。
但他认为,AI耳机真正大放异彩的领域,在于你将与AI智能体进行的互动。这些类个人助理的人工智能将以自主方式,代表我们与设备和各种服务进行交互。
他说,没有比对话更“自然”的互动方式了,而你耳机中的高质量麦克风和扬声器,将实现清晰有效的沟通。
贝基斯感慨道:“耳塞或耳机这种看似传统的技术,突然间被重新发明,并将成为我们未来与智能体交互的主要方式。”
耳机厂商,迎接AI时代
并非所有耳机都将摇身一变成为可穿戴AI助手,情况因厂商而异。贝基斯说,许多传统耳机公司“仍专注于音频质量和音频文件处理能力”。
与此同时,贝基斯透露,哈曼旗下高端音频品牌马克·莱文森(Mark Levinson)是高通正在合作将AI融入其产品的耳机制造商之一。而拥有音频产品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则处于这一变革的前沿。
你只需看看三星、谷歌和苹果在过去几年为耳机新增的功能便知。除了自适应音频,这些公司还开始添加AI专属功能。谷歌的Pixel Buds 2不仅是一款音频设备,更是以该公司的Gemini AI助手为核心的硬件(例如,你可以说“嘿,谷歌”来激活Gemini,并让它总结你的电子邮件)。
 
 
苹果的AirPods Pro 3具备全新AI实时翻译功能。Cole Kan/CNET/苹果
9月,苹果在AirPods Pro 3中引入了AI实时翻译功能。AirPods会解析别人对你说的话,并以你选择的语言在你耳边播放。它们还能捕捉你的语音并翻译,以便你在手机屏幕上向对方展示其语言的文字记录。
苹果似乎也在探索进一步挖掘其耳机系列AI潜力的方法。彭博社本月早些时候的一篇报道称,苹果可能会在下一代AirPods Pro中引入AI红外摄像头,该摄像头可通过手势激活并响应。
显然,智能手机制造商看到了耳机超越音频产品的潜力,就像他们曾经认识到手机不仅仅是打电话的设备一样。他们甚至可能将耳机和耳塞变成,我认为的,终极AI可穿戴设备。
为何是耳机?
与其他新兴的AI可穿戴技术相比,耳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普及度:谁没有至少一副耳机呢?(在我看来,每个人都应该至少拥有三种不同风格的耳机,每种都有其独特优势。)眼镜或手表可做不到这一点。
的确,它们很常见、很熟悉,但如果你平时不常戴它们,AI的加入不太可能说服你。尤其是眼镜,存在电池续航等短板。此外,将技术与处方镜片结合也存在困难,而且加入摄像头还会引发隐私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科技公司仍在努力让智能眼镜像非智能眼镜一样时尚舒适(或许Meta与雷朋合作的眼镜是唯一的例外)。
与此同时,智能手表和健身手环变得更加舒适,但许多人仍觉得睡觉时戴着它们很麻烦。它们内置的传感器离我们的面部太远,而我们大部分感官输入都来自面部,因此无法精细地感知周围世界。而且,它们无法在不让我们看屏幕的情况下向我们传达感官反馈。智能戒指和其他智能首饰亦是如此。
没有其他设备能像耳机,尤其是耳塞那样,如此贴近一个既能输入又能输出复杂感官数据的主要感官器官。它们一直而且仍然很隐蔽,易于佩戴和取下,而且充电频率不高,耗电量也不大。
CCS Insight分析师利奥·格比(Leo Gebbie)说:“至关重要的是,这也有社会接受度的问题,毕竟耳机已经变得极其常见。”
它们不会在你与所处世界之间插入明显的障碍。而且,即便它们很明显,人们也不会担心你在拍摄他们的照片,而且你无需学习如何使用它们,格比说道。
“与智能眼镜等设备相比,对于智能眼镜,我认为有一整套全新的用户行为需要学习,比如究竟如何与该设备互动,”他说,“而且,至少对我来说,智能眼镜还存在一种社会契约问题,这始终是最大的绊脚石之一。”
 
 
我仍然不相信智能眼镜会成为我未来生活中必然出现的一部分。凯蒂·柯林斯(Katie Collins)/CNET
更重要的是,这么久以来,耳机一直在逐渐变得更智能,而我们大多数人甚至都没有察觉。
这种无形的进化,是我所见过的最接近科技领袖中广泛存在的信念的体现,即AI应该是一种微妙的、无处不在的力量,尽可能不显眼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耳机是一种已确立的产品,且持续增长,对于希望通过可穿戴技术让尽可能多的人接触AI的公司来说,这是最稳妥的选择。
包括SNS Insider和Mordor Intelligence在内的多家预测机构估计,到21世纪30年代初,全球耳机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相比之下,Mordor预测同期智能眼镜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84亿美元,这是我找到的最高估计之一。
格比说,公司总是在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因此它们决心探索新型AI设备。但他补充道:“耳机无疑感觉更稳妥,因为这是人们熟悉的一种设备形态。”
或许没有哪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定义我们与AI的共存,而且就算有,那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设备。
但我强烈怀疑,那些拥抱耳机潜力的公司会发现,这些曾经专注于音频的设备将在AI时代大放异彩。或许这只是个人偏好,但我对此表示赞同。
 
                     
  搜索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