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利叶杨志豪:具身智能打开康复养老新想象
4 天前 / 阅读约4分钟
来源:集微网
第四届南渡江论坛在海口召开,探讨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发展。傅利叶智能展示康复解决方案,包括上肢、下肢机器人及伽利略虚拟现实康复系统,并介绍具身机器人突破。

2025年11月11日,第四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以下简称“南渡江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此次论坛由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海口市人民政府指导,海口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海口国际投资促进局、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芯原微电子(海南)有限公司承办。本届论坛将深度探讨数字疗法、脑机接口和康复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机遇,以期推动智慧医疗与康复,以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会上,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康复创新产品总监杨志豪做了题为《智能康复技术及人形机器人在康复中的进展与展望》的演讲。

杨志豪表示,在康复领域,傅里叶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全球2000多家机构,进入40多个国家。傅利叶智能的康复解决方案以 “解放双手” 为核心,形成覆盖全场景的产品矩阵:上肢机器人提供动态动力补偿,帮患者轻松完成拿杯子、取水等动作;下肢机器人针对站立、移动两大核心功能,为偏瘫患者定制训练方案。更关键的是背后的技术支撑 —— 基于自研执行器的控制闭环系统,搭配物联网化管理平台,在保障数据本地存储合规性的同时,实现患者综合能力的精准评估。

杨志豪指出,设备是作为智能化康复解决方案的其中一环。特别是在基层场景中,康复往往会不只在大的三甲医院,很多是在社区、乡镇医院,这块没有足够多的专业康复质量人才,需要对应的进行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系统,以及综合整体科室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康复的终极目标是让患者回归社会,最好的训练方式就是模拟真实生活。” 基于这一理念,傅利叶智能打造了伽利略虚拟现实康复系统,将上海的公交站、地铁站、超市甚至杭州理安寺等场景 1:1 还原到虚拟空间。与传统单一功能训练不同,该系统实现了多模态场景化康复:模拟公交车起步刹车时的高频振动、地铁运行中的低频大振幅,帮助老年人预防跌倒;还原驾驶场景,同步训练手眼协调、上下肢配合与认知反应力。通过动作捕捉、足底压力传感等多通道数据采集,结合生物力学算法分析,系统可适配患者从早期平衡训练到中后期能力增强的全阶段需求,甚至能服务于运动员的专业训练。

“伽利略系统的康复有两个方向,一是把机器人做得更加普惠到基层,二是更加高端,适用于虚拟现实大的场景。”杨志豪强调。

杨志豪还介绍了傅利叶智能在具身机器人领域的突破。第一代轻量化机型已实现基础交互,第二代则以更强负重能力胜任体力工作。

为破解 “人机交互” 难题,研发团队进行了颠覆性设计:将冰冷金属机身改为柔性软包结构,植入类织物护料提升触摸质感;为机器人配备可跟随视线的眼睛,部分机型搭载大屏面部实现表情变化。

在康复与养老场景中,这些改进正在转化为实际价值:机器人既能提供运动疗法,也能通过音乐陪伴、情绪疏导发挥心理疗愈作用;结合视觉识别与大语言模型,可实时纠偏患者训练动作,搭配脑电传感还能监测训练专注度。

“希望康复未来可以和脑机接口和不同的领域做更多的尝试。机器人可以到康复治疗大厅,也可以到养老院、养老机构,可以跟人产生互动。它除了提供运动疗法之外,还可以提供情绪价值、音乐疗法,跟人产生更多的交互,提供心理陪伴的作用。”杨志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