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10 日),中国电动车厂蔚来以一场高密度战略行动在新能源车市场投下震撼弹,旗下乐道品牌第二款车型L90 在当天正式发布,19.39 万元(人民币,下同) 的电池租用方案起售价引发市场哗然。同时,蔚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与蔚来汽车科技(安徽) 有限公司同步完成合计200 亿元的增资动作。专家认为,这两记重拳不仅刷新产业认知,更向市场传递出蔚来「全力奔跑」的明确信号。
在发布现场,蔚来创办人李斌用160 分钟详细解读了乐道L90 的策略定位。这款车长5.145 公尺、轴距3.11 公尺的「家庭大三排纯电SUV」,以27.99 万元的预售价和19.39 万元的电池租用方案,直接击穿5 公尺级SUV 的价格天花板。
相较于同级的理想L9、问界M9 等40 万元以上的产品,L90 以中型车价格提供全尺寸SUV 空间,搭配240L 超大前备舱、三排六座布局、605km 续航、三分钟换电等配置,精准锁定家庭用户需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L90 标志着乐道品牌正式「脱蔚来化」,从强调高端科技转向家庭实用主义,李斌现场演绎的顺口溜「座座都是VIP,六人十箱无压力」,直击多孩家庭出行痛点。
资本市场的动作同样耐人寻味。工商资讯显示,此次增资全来自母公司蔚来控股的现金注入,两家公司仍维持100% 全资控股状态。在蔚来今年首季净亏损67.5 亿元、累计亏逾千亿、帐面现金仅剩81 亿元的背景下,这笔200 亿元的注资被业内视为「孤注一掷」的战略豪赌。
分析师指出,经费将主要用于支撑蔚来F1/F2 自营工厂转型、加强研发投入及布局直营销售网络。
随着7 月正式注销与江淮合资的「江来制造」,蔚来已完全转向自主生产体系,而自研5 奈米智慧驾驶晶片「神玑NX9031」、量产自研操作系统SkyOS 等核心技术布局,均需要巨额资金支撑。
市场端的正面讯号正在显现,今年第二季蔚来交车量达72056 辆,季减71.2%,较去年同期成长超25%,其中乐道品牌贡献17,081 台,刚上市的萤火虫品牌达7612 辆,三品牌综效初显。
更值得关注的是,蔚来透过CBU(Cell Business Unit) 经营机制改革,将业务模组ROI 考核细化到每个项目,年初500 多个申报项目中仅透过一半,一线团队削减40% 人员却实现销量逆势增长40%。
成本控制方面,「5566」车型透过零件通用化削减10% 成本,神玑晶片上车后单车成本再降1 万元,销售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等核心指标均进入下降通道。换电业务则成为隐形成长途径,3399 座换电站中1000 座布局高速公路,「国家队」联合建设模式推动换电业务从烧钱转向盈利。
不过,挑战依然严峻。特斯拉持续降价、比亚迪市占率扩张、小米YU7 与问界M9 虎视眈眈,新能源车市场的淘汰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蔚来能否达成三大品牌月销5 万辆、毛利率回升至17%-18%、费用压缩至10% 以内的目标,将成为决定其生死的关键。
李斌上周四在记者会上坦言:「亏1000 亿的底色是600 亿的研发投入。」从依赖国资续命到如今200 亿真金白银的自我救赎,蔚来正试图在技术卡位、品牌分化和成本控制的三线作战中寻找突发路径。
随着第四季获利承诺逼近,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背水一战,正逼着这家曾经的新势力标竿完成最后的蜕变,市场留给蔚来的时间已在倒数,但至少在200 亿增资的加持下,李斌仍握有逆风翻盘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