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掘金,中国无人驾驶勇闯“中东副本”
2 天前 / 阅读约18分钟
来源:36kr
技术、政策、资本的汇集,使中东成为无人驾驶名副其实的“热土”。

50℃高温下的无人车,沙漠里的中国工程师,拥抱科技转型的石油巨头——在中东这块由“石油美元体系”构筑起的经济版图上,一场未来产业变革正在发生,无人驾驶、智慧交通成为撬动变革的一个重要支点。

沙特和阿联酋作为中东海湾地区的两大主要经济体,向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敞开了大门。如今,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迪拜,沙特的利雅得等城市,都能看到中国Robotaxi车队的身影。

技术、政策、资本的汇集,使中东成为无人驾驶名副其实的“热土”。这不仅仅是一个中国企业技术出海的故事,更是一场“后石油时代”区域经济多元化转型的双向奔赴。

阿联酋:中国Robotaxi出海中东第一站

阿拉伯半岛的夏天,一半是沙漠的炙烤,一半是海湾的蒸笼。

“迪拜和阿布扎比因为在波斯湾沿岸,又热又湿,早晚湿度甚至能达到100%。”一位常驻迪拜的市场观察人士陈宇彬告诉《车路云50人》,“(中东地区)高温天气通常会从每年4月持续到10月,气候原因导致这里的人们非常依赖于驾车出行。”

最早瞄准中东出行市场的中国自动驾驶公司是文远知行。早在2021年,文远知行就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开启了Robotaxi服务试点,服务范围涵盖亚斯岛和萨迪亚特岛,阿布扎比也成为中东首个运营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的城市。

文远知行Robotaxi在阿布扎比。(图源:文远知行)

阿联酋全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1年从英属殖民地宣告独立,是一个由7个酋长国组成的联邦国家,各酋长国在内部事务上拥有高度自治权,外交与军事则统一由联邦管理。7个酋长国中最有名的,就是作为中东地区商业与金融中心的迪拜,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阿布扎比才是阿联酋的首都。

阿布扎比酋长国面积占阿联酋总面积约87%,广袤的沙漠底下埋藏着阿联酋超过90%的石油资源,论“土豪”程度,在7个酋长国中属头一份。迪拜2010年落成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就是以当时的阿联酋总统、阿布扎比酋长哈利法的名字命名,以感谢他慷慨解囊帮助迪拜度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迪拜与阿布扎比城区相距仅100多公里,在陈宇彬看来,前者开放程度更高、更“喧闹”,后者则更显宁静、平和,城市建设没有那么多高楼高塔,但绿化做得更好,在淡水资源匮乏的沙漠地区,这需要很强的资本实力去支撑。

迪士尼主题乐园在今年5月宣布落户阿布扎比的亚斯岛,也印证了这种“实力”。

阿布扎比通过填海造陆,规划建造了多个各具风格特色的人工岛屿,文远知行Robotaxi车队首站落地的亚斯岛和萨迪亚特岛,就是其中两个标志性区域。萨迪亚特岛以文化艺术为特色,海上卢浮宫、古根海姆博物馆、扎耶德国家博物馆等聚集于此。亚斯岛则是世界级的娱乐休闲胜地,拥有法拉利世界、华纳兄弟世界、亚斯海洋世界、亚斯水世界四大主题乐园。

过去10年间,包括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在内的中东各国,都在努力吸引迪士尼。迪士尼乐园的落户,既印证了阿联酋作为“中东的全球消费十字路口”的地位,也体现出阿布扎比调配资金的能力、经济实力,以及发展旅游业、娱乐业的潜力。

如今,亚斯岛、萨迪亚特岛,以及往返阿布扎比扎耶德国际机场的线路,已成为中东地区Robotaxi服务的标志性运营场景。

2025年以来,中阿双方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展升级,合作伙伴增多,运营范围扩大。

今年3月,百度萝卜快跑连下两城,先宣布与迪拜道路与交通管理局(RT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部署超过1000辆全无人驾驶汽车,后携手阿联酋自动驾驶出行公司Autogo,在阿布扎比提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6月和7月,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也先后与迪拜RT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Robotaxi在迪拜的商业化落地。

此外,文远知行在7月宣布,扩大阿布扎比Robotaxi运营范围,目前服务区域已覆盖阿布扎比近一半核心区域,包括阿尔雷姆岛、阿尔马里亚岛、亚斯岛、萨迪亚特岛,以及往返扎耶德国际机场的高速公路路线。

文远知行和Uber的Robotaxi在阿布扎比的阿尔马里亚岛。(图源:文远知行)

“现在(Robotaxi运营)还在试点阶段,没有大规模铺开,但从(阿联酋)政府的愿景来看,他肯定是有大规模推广的需求,让更多来到阿联酋的人感受到这里科技的发展,成为他对外的一张名片。”陈宇彬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这里的人们喜欢‘blingbling’的东西,无人驾驶就是他们未来图景上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

“经济多元化”故事里,中国科技公司的机会

中东是一个地理概念,从世界版图上看,它处于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这样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历史上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

阿拉伯半岛是中东地区的一部分,阿拉伯半岛上波斯湾沿岸的6个国家,包括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巴林,被称为“海湾六国”。作为中东重要产油国,海湾六国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合作伙伴,其中沙特、阿联酋是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前两大贸易伙伴。

“这是中国无人驾驶出海中东最重要的背景和基础。”圆点智库创始人,阿联酋-中国先进科技与产业金融创新中心、沙特阿拉伯中国创新中心主任袁海云对《车路云50人》表示,“沙特和阿联酋也是中国企业出海中东最热门的两大目的地。”

摆脱“石油依赖”,推动“经济多元化转型”,是海湾国家当前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这背后,是对国家主权、经济安全,乃至全球治理格局中自身定位的深层考量。

“所谓转型,就是从原来单一的石油经济,向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转型,这就需要引入大量的技术、标准、资本、人才、服务等等。”袁海云表示,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与中东国家在经济上具备很强的互补性,“供需关系决定了,双方合作是‘靠谱’的。”

对于科技公司而言,技术研发的高投入和商业化的长周期属性,使其对于政策环境尤为敏感。在全球地缘经济波动加剧的背景下,能提供相对稳定的政策预期的地区,对于出海企业来说是一种稀缺品。

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上,海湾各国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雄心和决心,纷纷通过一系列顶层政策规划的出台,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投资与合作,如沙特“2030愿景”、阿联酋“2031愿景”“2071百年计划”等。“这些国家把自动驾驶汽车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支柱。对方首先定性了需求,我们的企业才敢去。”袁海云谈到。

谈及无人驾驶在沙特、阿联酋的发展,陈宇彬表示,这二者都是君主制国家,以王室为核心形成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如果他们自上而下推动一件事情,那么做起来会很快,阻力也会很小。像国内Robotaxi被出租车、网约车司机抵制这种情况,在这里不会出现。并且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做‘世界第一’。”

袁海云对中东国家这种“高目标感”也深有体会:“举个例子,阿联酋只有很少的耕地,但他说我要在农业领域做成全世界有影响力的国家。怎么做呢?他就把全世界农业的展览、技术、资本云集起来,向全世界展现了他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影响力。现在这些国家通过支持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也是同样的逻辑。”

在陈宇彬看来,无人驾驶是这些中东国家未来愿景上的一块拼图,同时也是一个标杆,用以树立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先形象,进而吸引更多游客,也吸引更多的高科技行业落户中东。

小马智行Robotaxi在迪拜。(图源:小马智行)

事实上,在经济多元化战略下,中东地区的确对全球资本及企业展现出巨大的吸引力。

“中东是一个新兴市场。”袁海云分析,“首先,它现在刚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且潜力未完全释放,是一个‘价值洼地’;第二,它资本高度集中,意味着它推动技术转化的效率会很高;第三,中东地区人口年轻化比例高、支付能力高、互联网渗透率高,劳动力素质也相对较高,这些都成为它的相对优势。”

阿联酋和沙特作为中东经济多元化转型实践的两个代表性国家,袁海云和陈宇彬对二者的感受是,阿联酋的优势在于营商环境,而沙特的吸引力在于市场潜力。

营商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从硬环境来说,阿联酋是中东基础设施建设最好的国家。而在软环境上,阿联酋上层是王权社会,下层是英式的法治社会,阿联酋人口1000万出头,本地人只有一百多万,外籍人口占比近9成,因此社会开放程度高、氛围和谐,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其生活较世俗化,较少受到宗教限制。由此,阿联酋也常常成为中国企业出海中东的首选地。

相比于阿联酋,沙特的现代化发展程度、英语普及程度、世俗化程度以及政府运转效率等都较低,但它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大的国家,也是中东地区最大的产油国,面积约为阿联酋的27倍,人口超过3500万,沙特公民占比约60%,因此其待开发程度更高、待开发领域更多,市场体量也更大。

与此同时,2016年,沙特实际掌权人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王储一手推动了沙特的“改革开放”,指向三大核心目标:充满活力的社会、繁荣的经济和雄心勃勃的国家。锐意改革的沙特,正努力从法律政策、社会生活等方面改良营商环境,迫切希望引入先进技术来推动自身产业升级,对于高新科技人才及技术释放出巨大需求。

总的来说,沙特市场门槛高、难度大,但从市场潜力来说,其更具备吸引力和想象力。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与阿联酋在经济转型发展上尽管存在竞争,但并非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两大经济体在地缘上相近,在文化上相通,在处境上相似,彼此之间的合作、促进大于竞争。

放眼整个海湾地区,阿联酋和沙特两国逃离“资源诅咒”的转型实践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为各国提供了参照。沙特的对外开放,改善了中东地区整体的营商环境,释放出中东地区的更多机遇,也将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与共赢。

豪掷数千亿美金:中东的“智慧城市”雄心

在迪拜未来博物馆的建筑外墙上,用阿拉伯书法镌刻着一句话,意思是:“生命延续、文明发展和人类进步,其秘诀在于:创新。”

这句话出自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穆罕默德。它既是对迪拜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历史的浓缩,也不失为对当下中东国家向世界先进技术敞开怀抱的注解。

迪拜是中东地区最早扇动“转型”翅膀的城市。在上世纪中期,中东石油经济崛起之初,时任迪拜酋长拉希德便颇有远见地主导开启了迪拜的经济转型,之后在历任酋长一以贯之的创新战略下,迪拜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贸易、商业、航空等枢纽。

2016年,迪拜发布《自动驾驶交通运输战略》,计划到2030年,25%的交通出行将采取自动驾驶模式,这一战略也成为阿联酋“国家人工智能战略2031”的一部分。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迪拜正致力于建设“自动驾驶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车、出租车、有轨电车及水上交通等。

迪拜的愿景,是“建设全球最智慧城市”。在明确的目标指向下,2025年3月以来,迪拜RTA先后引入百度萝卜快跑、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三家战略合作伙伴,在半年之内一举集齐中国Robotaxi领域三大头部企业。同时,合作几方将2026年作为Robotaxi“全无人商业化运营”的目标节点,若这一目标推进顺利,无疑将助力迪拜确立“未来交通领域全球引领者”的地位。

文远知行Robotaxi在迪拜。(图源:文远知行)

而作为阿联酋首都及核心产油区的阿布扎比,同样在经济多元化上积极推进。2007年,阿布扎比提出“2030经济愿景”,核心目标便是实现经济多样化、提升非石油产业占比,“零碳城市”马斯达尔新城的建设项目也在同一时期启动。近年来,阿布扎比持续聚焦于打造未来城市的愿景,将科技创新、绿色可持续、数字化等置于核心发展位置。

2025年IMD智慧城市指数显示,迪拜排名从去年的第12位跃升至第4位,阿布扎比则从去年的第10位上升至第5位。据了解,这项调查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世界竞争力中心(WCC)进行,从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民可使用的技术与服务两方面,细分出健康与安全、交通出行、社区活动、工作与教育机会、城市治理等5个领域进行调查评估,全球146座城市参与排名,北京、上海、香港等中国城市也在前20名之列。

另一边,阿联酋的邻国沙特,同样“重仓”未来之城、智慧城市。2017年,沙特王储萨勒曼宣布,将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在沙特西北部建设一座2.65万平方公里的“新未来城(NEOM)”,萨勒曼王储称,该城将成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枢纽、“全球追梦者之地”。

NEOM作为沙特“2030愿景”的旗舰项目,将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作为其核心目标之一。为推进NEOM智能交通战略,2023年,NEOM及旗下投资基金NIF(NEOM Investment Fund)向小马智行投资1亿美元,双方还计划在新未来城成立合资公司,为该地区提供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

虽然后续未有公开信息披露该项合作实质性进展,但沙特目前也已启动Robotaxi试点服务。

今年7月,文远知行宣布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正式启动沙特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Robotaxi试运营服务,运营区域覆盖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以及利雅得市内多个核心地点。沙特交通和物流服务大臣萨利赫·贾西尔表示,该计划彰显了沙特王国推动可持续交通与经济增长的决心,称其为“智慧安全交通合作典范”。

文远知行Robotaxi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图源:文远知行)

“技术发展、产业变革,它是有窗口期的,是需要‘抢’的。”袁海云谈到。以阿联酋、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国家,不约而同在智慧城市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并将无人驾驶和智慧交通置于核心位置,本质是用石油财富购买时间窗口,在“后石油时代”来临前,完成城市功能、经济身份、地缘角色等多重跃迁。

放眼当今世界,中国和美国是在自动驾驶技术与产业领域发展最领先、积累最多的国家。中国自动驾驶企业拥有成熟的技术能力、高效的落地能力,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去”布局全球市场,中东国家需要“引进来”抢占技术窗口,“双方供需契合”。

“中东淘金”,也是一场冒险之旅

尽管中东市场机遇诱人,但中国无人车队来到这里,依然要面临老生常谈的本地化和商业化难题。

“人傻钱多”,是不明就里的人对中东市场最大的误解。陈宇彬所见,每个月都有很多中国考察团到阿联酋、沙特做调研,但实际能落地的项目却很少。袁海云则看多了中国科技企业在中东大谈“我的技术有多牛”,却不懂得如何在对方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大背景下,拿出“在点上”的解决方案。

“中东国家有一个特点,他们针对每一个发展赛道,都会写一个宏大的规划和愿景,但这些愿景通常只有终极指标,较少有全面及细化的执行方案。”袁海云表示。

事实上,无论是阿联酋的马斯达尔新城,还是沙特的NEOM新未来城,中东国家许多宏大蓝图的落地,现实进展都与计划存在落差,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目标与执行之间的“割裂”。

“因为这里的产业要素不够聚集,生态关系还没构建起来,所以他常常只有一个大的概念需求,却没有具体的项目需求。”袁海云说,“你光技术好没用,你要结合他的愿景和现实,提供一套产业链的综合解决方案。”

中国无人驾驶出海中东,要适应沙漠极端环境,要融入伊斯兰文化,要面对与国内迥异的客观环境变量,每一件都非易事。此外,Robotaxi在全球其他市场面临的法律法规适配、安全责任界定、用户信任等共性问题,在中东市场依然存在。

为了降低本地化运营成本,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百度萝卜快跑三家公司,都不约而同在中东市场选择了一位生态合作伙伴——Uber。

2024年12月,文远知行Robotaxi在阿布扎比上线Uber平台。(图源:文远知行)

越来越多的中国自动驾驶企业选择与Uber携手出海。中国企业看中的,是Uber作为全球网约车巨头,拥有丰富的全球化运营经验和成熟的城市本地服务网络,借此加速Robotaxi业务在国际市场上的本地化和商业化进程。

而Uber虽曾尝试自研Robotaxi,但在2020年12月出售自动驾驶业务后,Uber的策略回归到“做自己擅长的事”,通过投资与合作,将全球多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车辆接入Uber平台,以“中立的出行服务运营商”的角色,打造多元融合的自动驾驶出行平台生态。

Uber是中东最主流的打车软件之一,其对当地出行需求的掌握和本地化运营的经验,成为中国Robotaxi企业融入中东出行生态的一把“钥匙”:Uber既扮演了技术跨文化传播与落地的“翻译器”,又有效解决了Robotaxi商业化前期规模不足的痛点。

在Robotaxi商业化运营的前期,即便车队达到行业普遍认为的千辆规模盈亏平衡点,但面对庞大的出行市场需求,依然是杯水车薪。在真实的高峰用车场景中,无人车队规模不足导致用户等待时间过长,将极大影响用户体验及后续复用率,进而影响车队盈利及规模扩张,形成恶性循环。

各家无人车队接入Uber平台,平台采取“有人驾驶+无人驾驶”的混合运营模式,根据具体场景、需求灵活调度运力、匹配用车,用户亦无需改变日常叫车使用习惯,可以在运营成本及效率、用户体验及习惯培养上,达成现阶段的最优解,加速推动Robotaxi的商业化和规模化进程。

2025年7月,萝卜快跑宣布与Uber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图源:萝卜快跑)

“中东要的不是技术租客,而是生态共建者。”袁海云在中东的合作伙伴、阿联酋皇家资本股东Olivier Couriol曾这样精准描述中东市场需求。

从“资源获取”到“生态共建”,与合作伙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中国自动驾驶企业正尝试用“落地生根、价值共创”的方式融入全球市场,深度参与到目标市场的本地就业、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中。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注:文中陈宇彬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