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产】又一半导体合资工厂投产!
13 小时前 / 阅读约9分钟
来源:集微网
深蓝汽车与斯达半导体合资工厂投产;宏微科技子公司获新能源车企SiC MOSFET项目定点;中国一汽拟收购零跑汽车股份;小米集团总裁表示有信心完成全年汽车交付目标;汉马科技、龙蟠科技发布上半年财报。

1.深蓝汽车与斯达半导体合资工厂正式投产

2.宏微科技:子公司芯动能获新能源车企SiC MOSFET项目定点

3.中国一汽拟收购10%左右零跑汽车股份,成为其战略股东

4.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有信心完成全年35万辆交付目标

5.汉马科技H1实现营收28.47亿元,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

6.龙蟠科技上半年实现营收36.22亿元,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1.深蓝汽车与斯达半导体合资工厂正式投产

8月20日,深蓝汽车宣布,与斯达半导体合资组建的重庆安达半导体近日正式投产下线。

深蓝汽车作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旗下品牌,此次与斯达半导体的合作标志着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布局。根据公告,重庆安达半导体工厂的投产下线,将为深蓝汽车提供高质量的半导体产品,进一步提升其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合资工厂的投产下线是双方战略合作的重要里程碑。重庆安达半导体将专注于半导体器件的研发与生产,旨在满足深蓝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高性能半导体需求。此次合作不仅有助于深蓝汽车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也将推动斯达半导体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业务拓展。

此次合作背后的原因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对高性能半导体的巨大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半导体器件在车辆性能、能效和安全性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深蓝汽车与斯达半导体的合资,正是为了应对这一市场趋势,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技术领先性。

该事件对公司及行业具有深远影响。对于深蓝汽车而言,合资工厂的投产将显著提升其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对于斯达半导体,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拓展其业务领域,提升市场份额。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这一合作有望推动半导体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面对未来,深蓝汽车表示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产品布局。公司计划通过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斯达半导体也将继续深耕半导体领域,为合作伙伴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此次合资工厂的投产下线,标志着深蓝汽车与斯达半导体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共进,共同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广阔前景。

2.宏微科技:子公司芯动能获新能源车企SiC MOSFET项目定点

8月20日,宏微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芯动能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芯动能”)于近日收到国内某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客户发送的定点通知书,确定芯动能作为该车企客户SiC MOSFET器件项目的供应商。

宏微科技表示,该车企客户是国内领先的高端自主汽车品牌,此次项目定点体现了客户对公司研发能力、供应链能力及产品质量的认可,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SiC产品领域的配套份额,巩固和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如后续订单陆续顺利转化,预计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公告称,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与上述车企客户签订正式销售合同,合同签署时间及履约安排尚存在不确定性。

据悉,宏微科技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31亿元,同比下降11.52%;归母净利润亏损1446.73万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非净利润亏损3399.02万元,同比下降133.73%。

3.中国一汽拟收购10%左右零跑汽车股份,成为其战略股东

8月20日,据财联社独家报道,中国一汽正计划入股零跑汽车,成为其战略股东。

财联社援引知情人士观点称,一汽计划初步要约收购10%左右零跑股份,目前该方案已经在一汽内部相关部门流转推进。同时,零跑与红旗合作的第一款车型正在开发中,零跑计划利用一汽的海外渠道于明年下半年上市销售。

今年3月,中国一汽与零跑汽车在长春签署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战略合作分两个维度:一是双方充分发挥各自在研发领域的技术积累,共同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通过双方的技术融合共同提升产品竞争力;二是双方进一步探讨深化资本合作的可行性,通过资本合作,使双方实现全产业链资源协同。

零跑汽车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零跑汽车实现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净利润0.3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22.1亿元,扭亏为盈。同时,零跑汽车上半年交付新车221,664台,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

4.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有信心完成全年35万辆交付目标

8月19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公司有信心完成全年35万辆小米汽车的交付目标。

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大幅增长234%至213亿元,经营亏损大幅收窄至3亿元,小米集团表示,汽车业务有望于下半年实现单季盈利。

卢伟冰还表示,今年6月,小米首款SUV小米YU7系列正式发布,开售18个小时,累计首单就突破了24万台小米YU7,表现亮眼。公司也正式决定在2027年正式进入欧洲电动汽车市场。

根据小米集团发布的业绩公告,二季度,小米汽车交付量达8.13万辆,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的2.73万辆增长197.7%。

5.汉马科技H1实现营收28.47亿元,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

8月20日,汉马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称,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72.83万元,较上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817.4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85.6%。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销售货车6,225辆,较上年同期上涨55.47%;其中,累计销售电动中重卡4,434辆,较上年同期上涨130.46%,累计销售醇氢动力系统1,698台,较上年同期上涨1.43%。

报告期内,国内重卡市场需求呈现复苏态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公司全面推进“醇氢+电动”技术发展路线,继续推进转型升级。丰富整车产品结构,形成高中低端产品平台,服务全市场全客户。提升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新能源化,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全流程优化,持续推行降本增效目标。

报告称,公司一直奉行“技术引进、自主创新”的产品开发原则,对引进的技术不断进行改造升级;为了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及奥地利AVL公司、德国博世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以公司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公司兼具重卡底盘、重卡整车和专用车生产资质,重卡底盘、重卡整车与专用车生产能够有机结合,同时公司研发、生产配套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核心零部件,形成了完整的纯电动重卡、甲醇重卡的产业链。

6.龙蟠科技上半年实现营收36.22亿元,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8月20日,龙蟠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称,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22亿元,同比增长1.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15.34万元,亏损程度较去年同期调整后的-2.22亿元大幅收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32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磷酸铁锂出货量位居行业前列。目前公司与全球主流锂电池制造商已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国内客户包括宁德时代、瑞浦兰钧、欣旺达、武汉楚能等头部电池厂商。在深化国内优势的同时,公司国际战略布局成效显著。国际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在原有与LGES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的基础上,于2025年上半年又与Blue Oval、Eve Energy等国际顶级电池制造商锁定长期供应协议,海外市场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报告期内,多个生产基地的加速建设和产能逐步爬坡,形成了多元化的供应体系。海外印尼一期3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已于2025年开始批量生产,产品品质获得客户认可,稳定供应目标市场,印尼二期9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也正在积极建设中,标志着公司在海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将进一步扩大。

报告称,公司依托深圳、南京、常州三大研发中心及CNAS认证测试平台,重点强化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固态电池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截至报告期末授权有效专利474项,其中发明专利13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