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行业“黑马”官宣造车,首款车直接叫板布加迪
1 天前 / 阅读约9分钟
来源:集微网
追觅科技官宣造车,计划2027年推出对标布加迪威龙的豪华电车;奇瑞汽车港股IPO获备案;理想汽车或下月发布AI眼镜,自研智驾芯片M100已上车路测,部分性能超英伟达Thor-U;福田汽车上半年营收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87.57%。

1、追觅科技官宣造车,首款豪华电车对标布加迪威龙

2、奇瑞汽车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3、传理想汽车或最快于下月发布首款AI眼镜

4、理想自研智驾芯片上车路测,部分计算性能超英伟达Thor-U

5、福田汽车上半年营收303.7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7.57%


1、追觅科技官宣造车,首款豪华电车对标布加迪威龙

8月28日,追觅科技宣布正式造车,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

媒体报道称,据规划,追觅科技的首款超豪华纯电车型将直接对标传奇超跑布加迪威龙,并计划于2027年推出。目前,该项目已经组建了近千人的研发生产团队。

官网信息显示,追觅科技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以高速数字马达、智能算法、运动控制技术为核心的全球高端消费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它起源于清华大学校内规模最大的科技平台“天空工场”。2017年成立以来,追觅在智能生活家电领域持续深耕和创新。其创始人兼CEO俞浩,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是中国最早的四旋翼开发者、三旋翼飞行器发明者。

今年1月,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实际控制人为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间接持股比例80%。

此前消息显示,星空计划的首款车型定位为高端新能源SUV,预计2027年投产,截至2025年一季度仍处于造型设计DEMO阶段。首款车型优先面向海外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后续再转向国内市场销售。

2、奇瑞汽车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8月2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

备案通知书显示,奇瑞汽车拟发行不超过6.99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同时,奇瑞汽车18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2,015,999,074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此外,奇瑞汽车完成境外发行上市后15个工作日内,应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发行上市情况。

据悉,今年2月28日,奇瑞汽车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其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

数据显示,2024年,奇瑞汽车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8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全年销量首次突破260万辆,同比增长38.4%,新能源车销量超58万辆,同比增长232%。

3、传理想汽车或最快于下月发布首款AI眼镜

8月27日,VR陀螺发文称,理想汽车或最快于下月发布首款AI眼镜,该产品将与理想新车共同现身。

文章称,理想汽车对于AI眼镜布局已久。今年6月,理想汽车成立了“空间机器人”和“穿戴机器人”两个新的二级部门,这两个部门均隶属于由高级副总裁范皓宇带领的产品部。其中,AI眼镜属于穿戴机器人部门。

文章透露,理想AI眼镜更加注重AI语音交互,产品可能依托于理想同学App。理想汽车于去年12月推出了理想同学App,它是一个多模态AI应用。用户使用该App将摄像头对准想要了解的物品,并通过语音提问,App就能迅速识别并提供相关信息。

目前,AI眼镜进入爆发前夜。8月12日,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在报告中指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110%。预计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更多AI智能眼镜将进入市场,其中包括Meta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的新品发布。

4、理想自研智驾芯片上车路测,部分计算性能超英伟达Thor-U

理想方面曾表示,如果将来智驾算法锁定,自研芯片有利于实现更优的效率和成本。

理想汽车自研智驾芯片 M100 于今年一季度样片回片,迈过量产前的关键阶段。随后,M100 在两周内完成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后续通过理想研发人员的压力测试。目前,M100 已经小批量上样车做道路测试。

据我们了解,在处理不同类型的计算任务时,M100 表现出特定的性能特点:如在运行大语言模型(LLM, Large Language Model)的计算任务时,1 颗 M100 所能提供的有效算力与 2 颗英伟达 Thor-U 大致相当;而在处理卷积神经网络(CN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相关的传统视觉任务(如图像识别)时,1 颗 M100 所能提供的有效算力可对标 3 颗英伟达 Thor-U。

M100 预计明年量产上车。在此之前,理想仍将依赖其现有的两家合作伙伴——英伟达和地平线。与此同时,为保障自研智驾芯片项目的战略安全、避免破坏与相关厂商之间的合作关系,理想近期已加强对芯片部门的信息管控。

芯片研发耗资巨大,有知情人士称,理想为自研芯片项目规划的资金预算为数十亿美元。

一位接近理想芯片部门的人士曾告诉我们,理想智驾芯片的研发工作较为复杂,在 NPU (Neural Processing Unit, 神经处理单元)、SoC(System on Chip, 系统级芯片)等硬件之外,还包括软件的开发与适配等,“这实际上是一个好多层的解决方案”。

理想汽车 CTO 谢炎主要推动了这种软硬结合的研发策略。加入理想前,谢炎先后在英特尔、阿里巴巴等公司工作,曾任 AliOS 首席架构师、终端 OS 部部长等职,拥有深厚的编译器技术背景。前述人士称,谢炎的目标是通过软件调度能力,更大限度地提升芯片硬件算力的利用率,从而在性能上实现对竞争对手的降维打击。

软硬结合并非易事。这背后是一项复杂的体系化工程,它不仅考验企业在算法、编译器和芯片设计领域的技术深度,还要求企业打破硬件瀑布式开发与软件敏捷迭代之间的壁垒,构建跨部门团队高效协同的工作流程。

车企自研智驾芯片和智驾算法模型采用的 Transformer 架构有很大关系。国产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商元戎启行创始人兼 CEO 周光告诉我们,早期智驾芯片的设计重心普遍围绕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优化,将来的芯片则一定会把对 Transformer 架构的原生、高效支持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对 FP4、FP6 等超低精度的优化上。

这样的技术变化趋势,也对各家厂商在芯片架构设计方面的前瞻性,以及软硬件联合调优方面的应变能力构成直接挑战。

理想在智驾芯片上采取 “两条腿走路” 的策略:一方面用外部方案确保当下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用自研芯片谋求未来的核心优势。

在售纯电车型中,理想倾向于搭载英伟达的高算力芯片,如旗舰 MPV 车型 MEGA、新款纯电 SUV 车型 i8 均全系搭载英伟达 Thor-U。据我们了解,在纯电 SUV 车型 i6 上,理想也有意全系搭载英伟达 Thor-U。

而在当前的销量主力 L 系列增程车型中,理想则沿用混合策略,即根据 AD Max 和 AD Pro 两个智能辅助驾驶版本,分别搭载英伟达 Thor-U 或地平线征程 6M。

理想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郎咸朋曾告诉我们,理想自研智驾芯片的核心原因是:作为一颗专用芯片,它能够针对理想的算法进行特定优化处理,性价比和效率都很高。“现在我们依然使用 Thor 芯片,是因为英伟达对一些新的算子支持比较好,算力也比较充足。VLA 方案目前处于迭代过程中,算法依然有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未来算法锁定,为了更好的效率和成本,大家都会考虑自研芯片。”(凤凰网)

5、福田汽车上半年营收303.7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7.57%

8月27日,福田汽车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称,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71亿元,同比增长26.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7亿元,同比增长87.5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51亿元,同比增长80.81%。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战略引领,全面推进新能源战略、海外战略、重卡战略等战略落地,紧抓消费提振、“以旧换新”政策实施带来的结构性市场机会。通过有序推动欧曼银河、轻卡大电量、风景i等新产品上市,持续完善生态业务布局。上半年公司取得显著成果,累计实现销量32.7万辆(含福田戴姆勒),同比增长9.1%,占有率15.4%,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化进程全面提速,新能源产品盈利水平不断改善,持续发力电池、电驱桥、电控、氢系统新能源自主模块投放,加快建设新能源渠道,推动销量快速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新能源销量50,142辆,同比增长151%,占有率12.5%,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

报告称,面对全球经贸摩擦加剧的不利环境,公司坚定推进全面国际化战略落地,坚持战略引领,持续提升产品力,完善产品布局;重点突破重卡、皮卡、客车业务,完善新能源产品矩阵,推进属地产业化及合资合作项目;持续推进国内经销商出海,在资金、金融、团队、政策等方面对出海经销商给予支持。2025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出口销量78,518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