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高通首席营销官唐·麦克奎尔一同置身于一台庞大的人工智能机器之中——这便是2025款电动且配备传感器的梅赛德斯GLC汽车。他向我透露,汽车将摇身一变成为“数字生活空间”,我瞬间领会了他的意思。倘若非要我挑选一辆车来居住,那它必然是首选。
这款车彰显了梅赛德斯与高通的合作硕果。高通为这款车提供了骁龙数字底盘平台,精心打造出一个能够进行人工智能驱动语音交互的沉浸式座舱。我们惬意地坐在豪华的皮革座椅上,借助GLC的巨型信息娱乐屏幕,在YouTube上回顾了麦克奎尔在公司骁龙峰会上的发言片段。“没错——我甚至觉得,自己能在这儿待上一整天。”我心中暗想。
当我们在毛伊岛峰会会议厅外尽情享受这个数字生活空间时,麦克奎尔向我阐释了汽车——就如同我们的手机,以及我们越来越多佩戴的智能眼镜、手表和戒指一样——将怎样成为环境人工智能个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家生产范围涵盖顶级安卓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乃至汽车芯片的公司,高通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深远的布局。它始终处于开发能够处理复杂任务的人工智能代理的前沿位置,主动为我们出谋划策、预测局势并完成任务。将这些代理融入汽车之中,能够减轻我们的负担,让汽车成为集生产力、娱乐和放松于一体的互动乐园。
“我们实在想不出还有比车辆更能实现免提操作、更自然地进行语言交流、更便捷地开展语音交互、更具代理性的体验了。”麦克奎尔说道。
他补充道,无论你是在驾驶途中、遭遇堵车、等待接孩子放学,还是在车里小憩片刻,多屏幕、摄像头和麦克风的组合都意味着你可以与车内车外的各种事物进行交互。
比如,你可以让人工智能代理依据交通预测重新规划你的日程,或者询问你看到的餐厅的相关信息,倘若评价良好,它还能为你预订下一次约会的座位。
当人工智能汽车化身为人工智能眼镜
我十分好奇汽车将如何无缝融入日益壮大的人工智能设备生态系统。于是,我问麦克奎尔,他如何看待我们所在的这款车会与另一款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比如他佩戴的奥克利Meta智能眼镜)进行互动。
“关于这一点,我们有过一些探讨。”他告诉我。他认为,如果你走在街上用眼镜与人工智能代理交流,然后进入车内,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让汽车从眼镜那里接管这种代理体验,因为汽车具备理解你周围发生的一切所需的传感器和摄像头。
“我们可不希望两者之间产生混淆,我觉得更稳妥的办法是摘下眼镜,这样你就能避免分心,全身心地投入到驾驶体验中。”他说道,“如果汽车能化身你的眼镜,或许会是一种更安全、更直观的体验。”
与众多现有技术一样,人工智能似乎确实在为汽车注入新的活力——为我们提供了与汽车互动的全新方式,让汽车超越了仅仅作为代步工具的范畴。
麦克奎尔对一个例子印象尤为深刻,那就是宝马与高通合作,将共生驱动系统集成到iX3中,并于本月早些时候公布了这一消息。他说,这个想法是“驾驶员辅助系统并非真正的线性运行,也并非真正的走走停停,而是应该更加流畅,应该与你同频共振”。
宝马和高通本月早些时候推出了一款新的自动驾驶系统。(高通)
倘若你需要暂时松开方向盘咬一口汉堡,或者赶走一只烦人的昆虫,汽车能够立即接管驾驶,然后在你完全重新掌控方向盘时再将控制权交还给你。
人工智能为熟悉之物赋予新魅力
随着眼镜和汽车等熟悉的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愈发复杂的角色,我问麦克奎尔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准备,以应对设备的变革。他表示,不久之前,一切还都是外围设备,手机处于核心地位。
“如今,这些外围设备自身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它们将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无论它们是否仍然与手机相连。”他补充道。
耳机便是另一个典型例子,它曾经只有一个用途——聆听音频,而如今,随着骁龙可穿戴芯片的加入,它正在获得新的技能和能力,包括成为与人工智能互动的渠道。麦克奎尔说,随着芯片的不断改进,将会增添更多功能,从而实现更多独立体验。“它为这些可能单方面擅长某一功能的设备赋予了新的魅力。”
他对人工智能设备的未来可能性也满怀兴奋。他说,与汽车和可穿戴设备一样,它将由传感器驱动:“人工智能将在诸多方面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他提出,如果它被融入你的衣物或者穿戴在你身上,它甚至可能不再被称作“设备”。
“有许多想法正在酝酿之中。”他说道,“OpenAI和约翰尼·艾维正在携手开发一些东西。还有其他人在行动。”
他说,眼镜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将成为一个快速增长的产品类别,尤其是借助Meta的成功。不过,麦克奎尔依然认为,还有比眼镜更出色的产品将实现个人和环境人工智能的承诺。
在骁龙峰会上佩戴Snap Spectacles智能眼镜。(凯蒂·柯林斯/CNET)
“手机终究是手机,手表终究是手表,”他说道,“但是,当你一天中四处走动且恰好没有带手机时,那件下一个能为你创造全新场景的东西会是什么呢?”
他补充道,高通在这其中的角色是推动技术边界,为可能实现的事情搭建平台。然后,高通与合作伙伴携手,通过我们现在和未来都会喜爱和使用的设备将这些平台变为现实。
“我们常常会进行参考设计,只是为了提供一种感觉,”麦克奎尔说,“有些人看到才会相信,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有时候,人们会向我们提出想法,然后我们帮助完善这些想法。”
跨越人工智能学习曲线
我指出,尤其是涉及人工智能时,面向未来的概念有时可能会让人觉得过于模糊和难以理解,让人难以接受。麦克奎尔承认,接受新技术将取决于使用新技术的体验是否轻松、有趣且对人们真正有用。
“你越让它显得自然,越让它运行流畅,越让它个性化、安全且私密,你就会降低障碍,从而激发人们尝试的意愿。”他说道。
他补充道,使用Meta眼镜的人往往喜欢无需耳机就能听Spotify以及无需拿出手机就能拍照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他预计,人工智能也将遵循同样的发展曲线。
麦克奎尔说,你对人工智能的感受可能因你所处的世界而有所不同。他担忧,人们往往对人工智能的不同表现形式存在误解——从个人(代理性、设备上的体验)到物理(机器人技术)再到企业和行业。
“人工智能并非单一的事物。”他说道,“它离人类越近,数据实际生成的地方就越近,它就能变得越个性化、越私密,速度也能越快。”
这是一个充满乐观的图景——在这个图景中,人工智能不仅为我们服务,还让我们为之惊叹。
我思索着我们所在的这款车,想象着如果将我在驾驶时常常经历的许多负担和焦虑交给人工智能来处理,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时间安排;日程规划;天气条件;行人安全;骑自行车的人;寻找播客来听;想知道哪里可以停下来喝杯不错的咖啡;记得我没回复重要信息;意识到我从未做过那个预订;担心到家时我会忘记所有这些。
我可以想象驾驶一辆豪华SUV所带来的放松感,它能预见到我的每一个愿望并帮助我实现。障碍消失了。我可以自信地说,我愿意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