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AI电商再添一步棋
7 小时前 / 阅读约9分钟
来源:36kr
可能成为全球市场的参考样本

昨天凌晨(5月20日),阿里和美图“牵手”了。

网上有诸多公开内容,不多赘述。简单说,阿里用可转债的方式投资美图,债券年利率1%,期限3年,初步换股价是每股6.00港元。

这样一来,美图的资本架构会优化,现金也能增加。之后,双方会在电商和技术层面开展业务。

01

美图秀秀、阿里巴巴为什么会选择双向奔赴?我认为有三点:一,资本上的互相支持,缓解压力、保留空间。

对美图来说,这次合作能帮它解决短期内的资金需求,同时,又不会一下子失去太多控制权。他们没有直接卖股权,选择了“可转债”的方式,就像是一种灵活的借钱方式。

这样一来,美图可以先拿到2.5亿美元(约合19.5亿港元),这些钱,能用于AI研发和开拓海外市场,比如:印尼、东南亚这些烧钱的地方。

如果未来美图的股价涨了,阿里可以把债券换成股票赚钱;如果股价没涨,美图也只要还点利息,不用担心股权被稀释太多。

对阿里来说,这也是一种低成本投资。

如果美图的AI技术发展得好,阿里也能跟着沾光。而且,美图还承诺三年内要买5.6亿元的阿里云服务,这对阿里云来说是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能促进双方在技术上的配合,比如一起训练AI模型。

第二点,技术和业务的互补,能一起搞AI电商。

美图有很厉害的AI生图工具,比如美图设计室,已经帮了200多万个电商商家提高效率。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商家快速生成高质量的商品图,节省时间、人力成本。

阿里把工具引入自己的电商平台,能提升商品展示效果,吸引年轻用户,特别是女性用户(因为美图的月活用户中70%是女性)。

反过来,阿里也会提供大量的电商数据,帮助美图优化AI工具。比如,哪些风格更受欢迎,什么样的产品图片更容易卖出去。这些数据对AI训练非常重要,还能帮美图降低研发成本。

至于第三点,肯定是资源互换带来的战略防御了。

以前美图主要靠订阅、广告赚钱(2024年订阅收入占比38.4%),但工具属性导致用户停留时间短(日均15.4分钟)。

现在通过和阿里的合作,它可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按商家使用次数收费,或者打造一个“AI营销中台”,为更多企业提供服务。

而阿里呢?

面对抖音、拼多多等内容电商的竞争,也要加强自己在AI生成内容方面的能力。美图的图像处理技术,正好能补上阿里的短板,还能通过年轻用户导流,应对小红书等平台的冲击。

所以,这种双向奔赴,在我看来,是阿里用资金和电商场景,换来美图的AI能力和用户流量;美图则通过开放技术,获得了商业化落地的机会和长期增长的空间。

双方形成了一个“资金、技术、场景”的良性循环,合作共赢。

02

我认为,阿里这次拉上美图,是一场有针对性的战略补强。

AI创意工具这块,确实是阿里电商生态的短板;以前那种模板化设计,早就不管用了。现在的商家,都想要那种能快速生成高质量商品图、视频内容的AI工具。

美图正好有这个本事,抠图、生图、虚拟试妆,中小商家用起来特别顺手。

但是呢,阿里要的还不止这些。美图最大的优势之一,在它的用户群里。2.58亿月活,超过七成是2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这可是淘宝最想要的核心人群。

关键是,美图用户是带着“任务”来的。

他们用美图设计做商品图、优化主图风格,这本身是电商行为的一部分。阿里顺势在工具链路里埋下跳转入口,让用户做完图就直接上传到淘宝开店卖货,就形成一个“边用边买”的闭环。

所以,这种“工具即入口”的模式,比传统的内容种草效率更高,转化更快。

还有别忘了,美图还承诺三年内采购不少于5.6亿元的阿里云服务,这笔钱对阿里云来说不算大单,但它背后的意义更大:

一是通过美图这个平台,绑定了200万中小商家客户资源;二是验证了阿里云在AIGC场景下的服务能力,未来可以吸引更多垂类AI公司入驻。

说白了,阿里借美图之手,把云计算业务更深地嵌入到电商AI工具的生态中,既稳固了客户关系,又提升了技术护城河。

所以,这盘棋,更像阿里在新一轮电商大战中的一次关键性布防。那问题来了:既然是相互的,美图能不能借阿里这波东风,突破自己的瓶颈呢?

我觉得有戏。

我们都知道,美图以前是工具型产品,功能再强也有天花板,用户打开App修完图就走人,数据显示:日均停留时间才15.4分钟。商业变现只能靠广告和订阅。

2024年订阅收入占了38.4%,这模式说白了:看天吃饭;但有了阿里这个靠山之后,美图的故事就开始变味儿了。

怎么变味呢?

过去是用户自己修图好看就行,现在不一样了。除了C端用户,工具可以成为商家的生产力。这就跟Adobe当年搞Photoshop一样,不是光卖软件,而是把工具串进整个设计流程里去。

美图可以往这个方向走,把AI工具嵌入淘系商家的选品、拍摄、设计、营销中,直接成了他们绕不开的一部分。

还有,美图不再只是修图App,还能往“AI营销中台”进化。什么意思呢?它不光给你出图,还能帮你分析点击率、推荐模板、优化投放策略,甚至能自动测图、迭代内容。

美图还能整合了自家一堆AI工具,比如:WHEE文生图、开拍口播视频等,这能给中小商家提供一站式内容生产服务。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义乌小老板,一天能用美图设计室生成50张商品图,成本只有传统摄影的千分之三,这是什么概念?普惠AI的力量。

当然,这条路也不是一路坦途。

字节也不是吃素的,抖音电商有自己的AIGC中台,这些工具正在快速追赶。但美图优势在于,它在垂直领域的数据积累,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另外一边,中小商家习惯了找外包团队做图,要让他们愿意自己上手用AI工具,还得下点功夫教育市场。

所以,对美图来说,拿了钱,还找到了转型路子。

从“工具型产品”升级为“场景嵌入式生产力”,不再是用户修完图就走;从“单点功能”发展成“AI营销中台”,覆盖内容生产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

最终目标可能是,要复制Adobe那条工具、平台、生态”的成功路径,成为AI电商时代的关键服务商;只要合作顺利,美图完全有可能走出工具类产品的困境,在新的战场上重新定义自己。

03

那么,这场合作会打开AI+电商的格局吗?不光可能,甚至可以说已经开始改变了。

以前做一张商品图,商家要请摄影师、搭背景、打光、修图,成本动辄几十上百块一张,效率还低。

现在呢?一套AI工具下去,单张图成本几乎归零,而且还能一键上传淘宝卖货,形成“边用边买”的闭环。这不是简单工具升级,是一次内容生产工业化革命 。

过去只有专业设计师才能做的事,现在一个小老板也能轻松搞定。这背后靠的是什么呢?是阿里给的数据:用户偏好、热销属性、消费路径,让AI知道「该生成什么样的图才有人点」。

所以你会发现,未来电商内容生产,靠AI驱动,我觉得,预计未来三年内,50%以上的电商主图都将由AI生成;中小商家不再依赖外包团队,自己上手就能干。

但这还不是全部。

阿里要的不只是效率提升,它更想要通过这套工具,重构用户的购物体验。什么是用户体验呢?比如:虚拟美妆顾问、个性化内容生态,一键试妆等等。

有了这些,电商将从货架展示升级到体验驱动。用户的决策链路,也可能变成一个个互动式、沉浸式的场景;你买东西,不再只是比价,而是带着信任感去下单。

换句话说,人货场的关系会被改写:从“搜得到”变成了“信得过”。

而这背后更大的变化是:平台和AI公司的关系,可能会发生质变。阿里这次不只是投资美图,可能还会继续一起开发视频生成模型、图像生成模型、多模态模型这些大语言模型级别的技术。

这说明以后的AI电商竞争,算法是基础,谁能把工具深度嵌入平台生态里,谁的效率更高。

我认为,接下来,拼多多可能会找AI设计公司合作;京东也许会引入Canva这类国际工具做本地化;平台和AI公司的关系,从“合作”变成“绑定”,形成“平台+垂直AI”的标配组合。

而对中小AI公司来说,路就两条:要么像美图一样抱大腿,深度绑定平台获取资源;要么坚持走通用路线,但面对平台生态挤压,压力山大。

所以,这场合作带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两家公司联手这件事本身。

它标志着中国AI电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流量红利」转向「AI生产力红利」;从「工具赋能」走向「生态闭环」;从「技术比拼」变成「生态协同」。

如果说过去几年AI电商还在探索阶段,那么,我觉得,现在,中国已经走在了前面,开始输出一套独特的“AI+电商”范式,并且可能成为全球市场的参考样本。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