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11月产品发布以来,8个月时间,AI编程创业公司Lovable连获两轮融资。它在2025年2月获得1500万美元Pre-A轮融资,由瑞典顶级风投Creandum领投,Adam D’Angelo和Thomas Wolf(Hugging Face联合创始人)等参投。
7月,它获得Accel领投的2亿美元A轮融资,20VC、ByFounders、Creandum、Hummingbird和Visionaries Club也参与了本轮融资。此轮融资后,Lovable累计融资约2.24亿美元,估值达到18亿美元。
参与A轮融资的还包括天使投资人们:ElevenLabs的Mati Staniszewski、Klarna的Sebastian Siemiatkowski、Synthesia的Victor Riparbelli和Steffen Tjerrild,以及Revolut的Nik Storonsky。
来源:Lovable
快速获得大额融资的驱动力,是Lovable不同寻常的增长速度,它2月获得Pre-A轮融资时,拥有50万用户,付费用户3万,ARR达到1700万美元;半年过去,它的用户量达到了230万,付费用户超过18万,ARR更是突破1亿美元。而8个月突破1亿美元的速度,也让它超过了Cursor(12个月),Wiz(18个月),Deel(20个月),成为这个收入增长速度的记录保持者。
来源:AI产品榜
根据媒体AI产品榜的统计,Lovable在2025年6月的访问量达到3588万,而标杆产品Cursor的访问量是1887万。Anysphere(Cursor的母公司)在6月获得了一轮9亿美元的融资,估值高达99亿美元。
AI编码并非是2025年才火起来的赛道,2024年,就已经有Poolside、Magic、Cognition、Augment、Anysphere、Windsurf(刚刚被收购)等公司获得单笔超过1亿美元的大额融资。而Anysphere最新的9亿美元融资更是让这个赛道出现了明显的领先者。
模型厂商Anthropic也推出了Claude Code,自5月上线以来,下载量每周增长六倍,贡献了超过2亿美元的ARR。
为什么在这个拥挤的赛道,Lovable还能“杀”出一条出路?这在于其他大多数AI编码公司专注在1%的专业程序员,而Lovable瞄准的是另外99%的非专业人员,占据的是Vibe Coding(氛围编程)赛道。
所谓Vibe Coding,指的是让人们使用自然语言向AI工具下达指令,AI生成、优化和调试代码,快速构建网站和其他应用原型。这一方面,让不懂编程的人,也可以尝试自己的创意,另一方面,让程序员们能够快速的迭代自己的应用原型,提升开发效率。
Lovable的起源也很有意思,它的创始人Anton Osika原来是Depict的CTO,干了3年后,觉得电商优化不是他想要倾注一生的事业。彼时,ChatGPT横空出世,他开始探索,用AI究竟能构建出怎样复杂的系统。
一个周末,他捣鼓出了一个简单的原型:“用大白话,生成一个可用的应用程序。”他给这个原型取名GPT Engineer,把它发布到GitHub上,然后就去睡觉了。
数周内,这个项目吸引了数十万用户,GitHub星标突破5万。他的收件箱被挤爆了,而且这些发件人大多不是专业程序员,而是一些从未写过一行代码、却用它构建出人生第一个应用的人们。
Anton Osika认识到,他找到的是一个新的市场:帮助那99%不会编程的人,完成自己的绝佳创意,解决一些以前没被解决的问题。这些人除了开发者,还包括创业者、设计师、企业主、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
AI的使命,不应是帮助工程师更快地编程,而应是帮助其他所有人去创造。
清晨6点,他打通了联合创始人Fabian Hedin的电话,两人边走边聊,早上8点,Lovable就诞生了。
来源:Lovable
Anton Osika此前曾在欧洲核能研究组织(CERN)和Sana Labs任职,而他的联合创始人Fabian Hedin则是一个超级程序员,此前为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开发其所用电脑的交互界面,以及与前SpaceX工程师合作研发轮椅技术。
Lovable带来的范式改变,在于创造新市场,例如Canva出现之前,有500万使用Photoshop的‘设计师’,Canva将设计的门槛降低后,催生了2.2亿设计师,将市场扩大了44倍。
来源:Lovable
全球有4700万软件开发者,而Lovable的潜在用户可能有10亿人。在过去8个月,已经有不少人用Lovable打造出自己的软件业务,例如Caio Moretti,用Lovable构建的产品,在48小时内创造了300万美元的收入。Airweave(一个用于内部数据库的智能体搜索工具),成功入选了Y Combinator。
Lovable不是帮程序员写代码,而是帮“素人”实现一站式应用开发
Cursor等AI编码工具,面向的是程序员,它们帮助程序员更高效的生成或修改代码,而这些工具集成的都是传统的编码工具。
Lovable的目的,则是一站式的实现应用开发,它与数据库Supabase和代码仓库GitHub集成,目的是帮助不会编程的人,从零开始构建应用,最终完成的也是一个能用的应用(无论这个应用是精致还是粗陋)。
来源:Lovable
用户只需在网站的聊天框中输入一个想法,即可开启创作之旅,平台也支持上传图片、文档、流程图等多种文件。稍具技术背景的用户还可以从基于云端的UI/UX设计和原型工具Figma中导入他们的作品,为AI工具提供一个框架,用以构建其应用背后的逻辑。
从Vibe Coding切入了以后,Lovable的2.0产品将用户拓宽到企业团队
在宣布新融资的同期,Lovable发布了2.0版本,在这个版本中,用户可以更精确的控制应用的质量,看起来它的用户群体也从“素人”拓展到公司里的小团队,侵入了Cursor的领域。
例如,Lovable引入了“工作空间”,允许多人协作,构建项目,Pro版本允许2人协作,而Teams版则允许20人协作,很明显面向的就是小型企业团队。
还有智能体模式,这个模式可以将应用构建的错误率降低90%,具体来说,可以搜索代码库,按需读取文件,检查日志和网络活动,实时搜索网络等。
当然还有可视化编辑,它可以通过可视化方式编辑任何样式,实现更快、更精准的修改。很明显面对的是非程序员用户。
来源:Lovable
接着是开发者模式和安全扫描,开发者模式让用户可以直接编辑项目代码而安全扫描则会扫描应用中的安全漏洞。前一个基本上是面向程序员,后一个是确保应用上线的质量。
从2.0版本的功能变化,可以看到Lovable的思路是,一方面仍然提升Vibe Coding的体验,保证Vibe Coding出来的应用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向其他AI编程应用的地盘进攻,例如智能体模式(Devin的地盘),可编辑代码的开发者模式(Cursor的地盘),这会让它保持差异化竞争的同时,竞争优势更加稳固。
AI工具推动“纳米独角兽”大量涌现
硅谷投资机构a16z总结了一类创业公司,叫做“纳米独角兽”(nano unicorns),它们团队精简、营收极高、增长迅猛,例如Anysphere(Cursor的母公司)仅用20名员工就实现了3亿美元ARR,目前Lovable的员工人数也不超过50人。
这些公司在工程、产品开发和面向客户的各个职能中,都用AI来增强团队能力,包括Cognition也是,它的每个员工,“管着”5-20个Devin智能体,用“智能体员工”来增加公司“战力”。在这种模式下,AI不是辅助工具,而是被视为基础设施,是完成工作的核心。
AI编程工具,既可以是人们验证想法迭代产品原型的工具,也是可以大幅度提升技术团队效率的利器。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这种由少量精英团队组成的“纳米独角兽”出现。
2021年,Deel和Wiz以20个月、18个月的速度,打破了1亿美元ARR的增长速度,而2024年-2025年,Cursor和Lovable则以12个月和8个月将收入增长速度提升到一个夸张的地步。
为什么AI应用的收入增长速度会快得这么“离谱”?因为2021年的增长速度,是当时特殊环境下的需求驱动的。而2025年的速度,是创新驱动的,AI的能力,将应用的面貌改换一新,切入了很多新的市场。
那么为什么在AI应用里是AI编程创造了这种爆发?因为它找到了价值点。事实上,只要能创造价值,人们在AI时代很愿意买单,就像AI法律和AI搜索,也是一样。例如Harvey AI的 ARR已超5000万美元,估值30亿美元。
尽管我们已经看到了OpenAI,Anthropic这样的巨型创业公司,Google,阿里等巨头也动作频频,但创新,是一场快鱼吃慢鱼的游戏,由少数精英组成的创业公司就是更快。而且AI技术仍然在早期,只要创新,就会一直有机会,尤其是应用层。2024年,AI应用层公司获得1亿美元以上融资的次数超过其他所有领域的总和,已经证明了这点。
应用层的机会,又在于垂直领域,只要在一个垂直领域创造出比别人好10倍的体验,或者抓住了新的人群,带来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提升,那么就有很大的机会胜出。
创新,一直是中国产品经理的强项。这一点已经反复被证明过了。现在正处在AI应用大爆发的前夜,机会不容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