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芯导科技拟收购吉瞬科技及瞬雷科技股权;
1 周前 / 阅读约12分钟
来源:集微网
【收购】芯导科技拟收购吉瞬科技及瞬雷科技股权;

1.一周概念股:英伟达 H20遭遇“过山车”,半导体后端设备需求大增;

2.芯导科技拟收购吉瞬科技及瞬雷科技股权;

3.领益智造:深交所定于8月8日审核公司重组事项;

4.扬杰科技:公司新发布的产品可应用于AR眼镜等相关产品领域;


1.一周概念股:英伟达 H20遭遇“过山车”,半导体后端设备需求大增;

本周,因安全风险引发约谈,英伟达 H20遭遇“过山车”,引发行业和市场关注。7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英伟达,要求就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与此同时,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日前发布了最新的预测数据,为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的发展勾勒出清晰的蓝图。SEM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jit Manocha表示:“在2024年实现强劲增长之后,预计今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将再次扩大,并且在2026年创下新的纪录。尽管半导体行业始终在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所存在的不确定性,但人工智能推动下的芯片创新需求,正不断驱动着对产能扩张和领先生产的投资。”

英伟达 H20遭遇“过山车”

7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英伟达(NVIDIA),要求就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对此,英伟达作出回应:“网络安全对我们至关重要。英伟达的芯片不存在‘后门’,并不会让任何人有远程访问或控制这些芯片的途径。”

网信办公告指出,近日,英伟达算力芯片被曝出存在严重安全问题。此前,美议员呼吁要求美出口的先进芯片必须配备“追踪定位”功能。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透露,英伟达算力芯片“追踪定位”“远程关闭”技术已成熟。

此前在2025年4月,美国政府就对华出口的H20芯片实施无限期出口管制。英伟达随后在财报中证实,由于从4月9日起受到新的H20出口限制影响,第一财季因H20芯片库存过剩产生了45亿美元的费用;英伟达高管则在业绩说明会预估,对华禁售H20将导致英伟达两季度累计损失135亿美元收入,并可能错失高达500亿美元的中国算力市场。

直至7月15日,黄仁勋在采访中表示:“美国政府已经批准了我们的出口许可,我们可以开始发货了,所以我们将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H20。我非常期待能很快发货H20,对此我感到非常高兴。”黄仁勋还称,公司收到的H20订单数量将决定是否恢复生产,重启供应链将需要9个月的时间。

此次美国“放行”H20,不仅是对英伟达游说的让步,更像是中美经贸谈判的一部分。值得关注的是,H20的解禁虽然释放了积极信号,但在中美两国的舆论场却充满争议。但给芯片搞“后门”注定是一个耍小聪明、吃大苦头的做法。要知道在7月21日,国家安全部发布提示,一些境外生产的芯片、智能设备或者软件可能在设计制造阶段就被故意预埋了“后门”。

半导体后端设备需求爆发增长

近日,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发布了最新的预测数据,为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的发展勾勒出清晰的蓝图。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将实现同比7.4%的增长,达到125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而在先进逻辑、存储以及技术转型等多重因素的积极带动下,2026年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有望进一步攀升至1381亿美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SEM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jit Manocha对此表示:“在2024年实现强劲增长之后,预计今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将再次扩大,并且在2026年创下新的纪录。尽管半导体行业始终在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所存在的不确定性,但人工智能推动下的芯片创新需求,正不断驱动着对产能扩张和领先生产的投资。”

SEMI预测,虽然晶圆厂设备的增速保持稳健,但后端设备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测试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23.2%,达到93亿美元;封装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7.7%,至54亿美元。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增长态势,主要原因在于HBM产能扩张,对更先进的沉积和刻蚀设备提出了迫切需求;同时,AI芯片多芯片集成及HBM复杂堆叠架构,推动了CoWoS、硅中介层等先进封装技术的快速发展;而HBM和AI芯片性能验证复杂度的提升,又显著提高了对测试时长与精度的要求。

这种增长趋势在2026年还将延续,封装设备增速将进一步升至15%,测试设备则维持5%的增长,实现连续三年扩张。

在存储领域,各厂商相关的资本支出预计将在2025年有所增加,并在2026年持续增长。具体来看,NAND相关设备销售正逐步从2023年的大幅萎缩中恢复。2024年,NAND设备销售已实现4.1%的小幅增长,而在3D NAND堆叠技术的发展以及产能扩张的推动下,NAND设备市场预计在2025年实现42.5%的增长,销售额达到137亿美元,到2026年将继续增长9.7%,达到150亿美元;DRAM设备销售额在2024年飙升40.2%,达到195亿美元,预计2025年和2026年将分别增长6.4%和12.1%,这一增长将为对HBM和人工智能部署的投资提供有力支持。而3D NAND闪存技术、扇出型晶圆级封装(FOWLP)、系统级封装(SiP)以及3nm、5nm制程技术的革新,同样是促进半导体设备出货量增长的关键推动力。

根据2025年中期财报及行业调研数据,中国半导体设备头部企业从成熟制程(28nm)向先进制程突破,HBM专用设备及AI需求成新增长点,上半年表现呈现“强者恒强、国产替代加速、新兴技术突破”三大特征。

多家新能源车企7月成绩单出炉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各大车企日前纷纷交出了亮眼的销量成绩单。比亚迪以344,296辆的销量继续领跑市场,同比增长0.56%,1-7月累计销量达2,490,250辆,同比增长27.35%。与此同时,其他车企也表现不俗,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等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7月销量达344,296辆,较去年同期的342,383辆微增0.56%;1-7月累计销量为2,490,250辆,同比增长27.35%。

吉利7月总销量达237,717辆,同比增长58%,展现出多品牌协同发力的增长态势。极氪品牌7月销量为16,977辆,同比微增8%;1-7月累计销售107,717辆,同比增长4%。银河系列7月销量95,043辆,同比暴涨237%,成为拉动吉利品牌增长的核心动力。

长城汽车7月总销量达104,372辆,同比增长14.34%,1-7月累销674161辆,同比增长3.57%;新能源车型7月销售34,593辆,占集团总销量的33.1%,1-7月累计销售195,007辆。

零跑汽车7月全系交付再创历史新高,达50129辆,同比增长超126%,是零跑汽车月销量首次突破5万辆。7月,零跑汽车首次入围《财富》中国500强。

鸿蒙智行7月全系销量达到47752辆,7月总成交额186亿,真正实现量价齐飞!

小鹏汽车7月交付新车36,717辆,同比增长229%,环比增长6%,创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2025年1-7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233,906辆,同比增长270%。截至2025年7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突破80万辆。

理想汽车7月交付新车30,731辆。截至2025年7月31日,理想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为1,368,541辆。

小米汽车7月交付量超过30000辆,新增18家门店,全国97城已有352家门店。

蔚来发布7月交付21,017辆汽车。其中,交付本公司旗下蔚来品牌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12,675辆,乐道品牌的家庭智能电动汽车5,976辆,以及萤火虫品牌的智能电动高端小车2,366辆。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累计汽车交付量达806,731辆。公司于2025年至今交付135,167辆汽车,同比增长25.2%。



2.芯导科技拟收购吉瞬科技及瞬雷科技股权;

8月3日,芯导科技(688230)晚间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吉瞬科技100%股权和瞬雷科技17.15%股权,从而实现对瞬雷科技的100%控制。本次交易价格暂定为4.03亿元。

根据公告,芯导科技计划向盛锋、李晖、黄松、王青松、瞬雷优才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并支付现金,以购买吉瞬科技100%股权和瞬雷科技17.15%的股权。通过此次交易,芯导科技将直接及间接持有瞬雷科技100%股权,实现对后者的全面控制。

公告显示,瞬雷科技主要从事功率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吉瞬科技则直接持有瞬雷科技82.85%的股权,仅为瞬雷科技的持股主体。

此次收购的背景在于芯导科技进一步拓展其在功率器件领域的业务布局。通过收购瞬雷科技,芯导科技将能够整合双方的研发和生产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

对于公司及投资者而言,此次收购有望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首先,芯导科技将借此完善其在功率器件领域的产业链布局,增强产品线多样性。其次,瞬雷科技的技术和市场份额将为芯导科技带来新的增长点,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为应对此次收购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芯导科技表示将积极整合双方资源,优化管理结构,确保收购后的顺利过渡和业务协同效应的发挥。

目前,相关交易尚需经过监管部门审批,芯导科技将持续更新相关进展,确保信息透明。



3.领益智造:深交所定于8月8日审核公司重组事项;

2025 年 8 月 3 日,领益智造(002600)发布公告称,深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定于 8 月 8 日召开 2025 年第 8 次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核公司重组事项。

领益智造此次重组事项为拟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常州优融、上海迈环、万里扬管理、芜湖华安、常州青枫、常州星远、常州超领、江苏信保等 8 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江苏科达 66.46% 股权,并拟向不超过 35 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根据领益智造此前发布的重组报告书摘要,此次交易中所有交易对方合计交易对价为 33,230.00 万元。

当前领益智造消费电子业务营收占比高达 92.09%,而江苏科达作为汽车饰件行业的一级供应商,直接服务于奇瑞、上汽、比亚迪、理想汽车等主流整车厂商,配套车型包括华为智界 S7、腾势 D9 等热门车型。通过此次收购,领益智造将快速切入汽车内外饰件系统领域,从消费电子的 Tier2(二级供应商)转型为汽车行业的 Tier1(一级供应商),直接对接车厂需求,显著提升在汽车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这一转型不仅能降低对消费电子市场的依赖,还能抓住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快速发展的红利,为公司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领益智造此次重组并非单纯的资产收购,而是一场 “消费电子 + 汽车 + AI” 的战略协同布局。通过收购江苏科达,公司既实现了从消费电子向汽车一级供应商的跨越,又为未来在智能汽车、AI 终端及机器人领域的竞争储备了关键资源。这一战略若能成功落地,领益智造有望从 “代工巨头” 转型为 “智能硬件解决方案平台”,在全球制造业变革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4.扬杰科技:公司新发布的产品可应用于AR眼镜等相关产品领域;

近日,扬杰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新发布的产品特征契合紧凑型数码产品需求,可以应用于AR眼镜等相关产品领域。公司重视新型产品的发展机遇,已经在有关应用场景做出相关的产品与研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