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在湖南株洲举办的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北斗”)正式发布了全新一代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SoC芯片HD6180(以下简称“HD6180”)。该款芯片不仅在技术性能上实现多项全球领先突破,更标志着北斗短报文通信从行业专用正式迈入大众消费电子领域,成为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里程碑。同期,华大北斗还参与了多场专题论坛与学术交流活动,公司董事长孙中亮受邀在“北斗规模应用产业化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进一步彰显其在北斗产业链中的技术引领与生态整合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华大北斗正在推进港股IPO进程,冲刺“中国低空经济北斗第一股”,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依托“芯片—模组—解决方案”全链条能力,其在低空经济、智能驾驶、物联网等新兴场景中具备先发优势。
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升级,短报文通信迈入消费电子时代
华大北斗此次发布的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SoC芯片HD6180,不仅是技术参数的提升,更是对北斗短报文通信从“可用”到“好用”的关键跨越。
据悉,该款芯片采用22纳米先进工艺,集成射频收发一体化设计,在功耗、体积和成本三大关键指标上实现显著优化。具体而言,HD6180工作功耗降至22mW以下,较主流产品降幅超过80%,封装尺寸仅3mm×3mm,极大提升了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消费电子中的适配性。同时,HD6180将译码灵敏度提升至-130dBm,显著增强弱信号通信能力,并将卫星信号首次捕获时间缩短至2秒以内,直连北斗更迅速。即便在弱信号环境下也能保障通信成功率,真正解决了卫星通信在消费端落地的核心难题。
长期以来,北斗短报文通信主要应用于应急救援、海洋渔业、电力监测、物流监管等专业领域,尽管其在无网络覆盖地区的通信保障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与战略意义,但市场规模相对有限。而HD6180芯片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其低功耗、小尺寸、高集成的特性,使其能够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汽车等消费电子终端,直接面向亿级用户市场。
海通国际最新发布的研报显示,目前已有超过3000万手机用户开通使用北斗短报文服务,北斗短报文功能正逐步成为智能终端标配。华大北斗此次芯片发布,不仅是一次产品迭代,更是对整个北斗应用市场天花板的一次突破,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巨大的成长机遇。
随着工信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北斗短报文与公众通信网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政策的明确导向也为北斗短报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市场预期。在政策东风的推动下,北斗短报文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
竞争优势赋能生态合作,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作为中国领先的北斗芯片设计企业,华大北斗在此次峰会上设立了超130平米的综合展区,全面展示了其在共享出行、智能驾驶、交通运输、智能穿戴、防灾减灾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成果。包括上汽全新MG4、美团/哈啰/滴滴青桔共享两轮车、雅迪及新日新国标电动自行车、“两客一危”部标机、测亩仪、高精度GNSS接收机等在内的多款终端产品均搭载了华大北斗的高精度低功耗导航定位芯片,彰显出公司在多个关键赛道的深度渗透与生态合作能力。
华大北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完整的技术矩阵:包括单芯片多系统多频点联合定位、片上多源融合导航、动态抗干扰、超低功耗设计、位置信息加密、短报文通信等七大核心技术。
招股书显示,2024年华大北斗在GNSS芯片及模组出货量方面位居全球第六、中国第二,在双频高精度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领域更是位列全球第四、中国第一。截至2024年底,其芯片在北斗高精度共享单车市场中占有率超过90%,在气象探测、交通运输车辆管理等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近年来营收持续增长,2024年达到8.4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超过40%,展现出强劲的技术积累与商业化能力。
在本次峰会上,华大北斗亮相中国时空高精度公益服务首批集团入驻仪式,并与中国时空、哈啰普惠联合签署了“关于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三方合作备忘录”,进一步体现了其以芯片为核心、延伸至应用服务的生态布局能力。这种“芯片+解决方案+场景落地”的模式,正在推动北斗技术从技术导向走向市场导向,从单一产品走向系统生态。
从产业链角度看,华大北斗的短报文芯片将成为推动北斗应用从千亿级行业市场迈向万亿级消费市场的关键“底座”。未来,随着智能手机、穿戴设备、汽车等终端全面接入北斗短报文功能,其带来的不仅是芯片销售的增长,更将激活位置服务、应急通信、户外救援、车辆监管等多元应用场景,带动整个北斗产业链的升级与增值。
此次发布短报文芯片HD6180,进一步巩固了华大北斗在北斗三代技术演进中的领先地位,也讲述了一个从“专业市场”走向“大众消费”的成长故事。伴随HD6180芯片的量产与商用,在政策支持、技术成熟、市场开放的多重利好下,华大北斗有望凭借其核心技术优势,率先受益于这一千亿级蓝海市场,进一步扩大在消费电子、智能驾驶、共享出行等高端市场中的份额,驱动业绩实现跨越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