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rm 携手中国伙伴,创建“AI 定义汽车”时代的新范例;
2.特斯拉筹备扩建得州超级工厂 拟年产100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
3.广汽本田获三方增资,广汽集团注资11.72亿元;
1.Arm 携手中国伙伴,创建“AI 定义汽车”时代的新范例;
随着汽车从机械产品向 AI 驱动智能终端演进,行业正经历从“软件定义汽车 (SDV)”向“AI 定义汽车 (AIDV)”的深刻变革,对安全性、智能化以及系统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全球最具活力与创新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不仅在电动化转型方面走在前列,更在智能化进程中展现出强劲的引领力。面对本土 OEM 厂商与芯片技术企业对高安全性、高智能化以及快速产品迭代的迫切需求,Arm 正通过软硬件高效协同的计算平台、强大的软件赋能,携手广泛生态伙伴持续协作,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汽车智能底座,并在 2025 年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Arm Zena CSS:全球首款面向“AI 定义汽车”的 Arm 计算子系统
转型为计算平台提供商的 Arm 为其主要应用市场推出专用的计算子系统 (Compute Subsystems, CSS),而 Arm® Zena™ CSS 便是专为“AI 定义汽车”打造的预集成、标准化计算平台,基于 Armv9 汽车增强 (AE) 技术,集成了 Arm Cortex®-A720AE 高性能核心、Cortex-R82AE 驱动的安全岛、运行时安全引擎及可选的 Arm MaliÔ 图像信号处理器,全面支持从 L2+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到 L4 级自动驾驶的多样化 AI 负载。
作为标准化且预先集成的计算平台,Arm Zena CSS 能将芯片开发周期缩短长达 12 个月,并使每个芯片项目的工程资源投入减少多达 20%,助力车厂和芯片供应商加速新车型的上市进程。这些新车型将搭载涵盖智能语音、触控界面、沉浸式数字座舱体验、驾驶辅助与自动驾驶以及实时感知等智能应用。
Arm 芯粒系统架构:建立跨行业通用标准,加速 AI 汽车创新
随着 AI 对于算力需求的持续攀升,芯粒 (Chiplet) 已成为应对汽车行业挑战最具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通过将传统的单体式系统级芯片 (SoC) 拆解为更小的模块化组件,芯粒能够帮助整车厂 (OEM) 及其合作伙伴加速创新步伐、复用 IP,并在多个汽车平台上实现设计的规模化应用。然而,为了释放芯粒在汽车行业的全部潜力,通用标准必不可缺,整个生态系统需要共同制定一套能够实现真正互操作性的框架。
为此,Arm 去年推出 Arm 芯粒系统架构 (Chiplet System Architecture, CSA),旨在规范建立行业统一标准,降低碎片化风险,并加速定制芯片解决方案的开发与部署。目前,CSA 已得到 70 多家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同时,Zena CSS 基于 Arm Neoverse® CMN S3AE 汽车网状网络互连技术构建,原生支持芯粒架构,可通过标准化 UCIe 接口轻松集成 GPU 及 AI 加速器等异构计算芯粒,助力打造定制化、适配的产品。
近日,Arm 还宣布向开放计算项目 (Open Compute Project, OCP) 贡献基础芯粒系统架构 (Foundation Chiplet System Architecture, FCSA) 规范,以进一步深化芯粒领域的行业协作,并借此将 Arm 长期推动数据中心创新的开放协作原则扩展至汽车领域。通过此次参与,Arm 正在帮助建立一个强大且开放的芯粒市场基础,同时支持整车厂、一级供应商和半导体厂商等合作伙伴,在汽车全价值链释放新一轮的创新动能,拥抱 AI。
SOAFEE 生态协作:四周年全球成员突破 150 家,构建“AI 定义汽车”的软件基石
与硬件标准化一样,AI 定义汽车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由标准驱动的软件架构。早在 2021 年, Arm 便前瞻性地联合生态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了 SOAFEE(面向嵌入式边缘的可扩展开放架构),旨在为下一代智能汽车构建开放、标准化的软件基础架构。这一举措推动了汽车中软件解决方案和软件定义功能的顺利开发与部署,进而促进了硬件技术的进步,例如芯粒的集成。SOAFEE 还促进了车辆硬件与软件的解耦,这对于在汽车市场中充分发挥芯粒技术的潜力至关重要,因为这能增强组件间的灵活性与互操作性,降低开发成本,并缩短开发周期。
如今,SOAFEE 已经迎来四周年,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全球成员已突破 150 家,其中亚太区占比达 38%,包括 AutoCore、黑芝麻智能、广汽集团、吉利汽车、联想车计算、中科创达等优秀的中国合作伙伴。如今,随着 SOAFEE.next 阶段的顺利完成,项目引入了新一代开发环境与参考实现,并通过多项蓝图项目为“AI 定义汽车”奠定开发与部署基础。此外,为深化区域协作,加速 AI 定义汽车领域的创新,SOAFEE 特别兴趣小组于 2024 年专门设立了亚太区域中心,汇聚亚洲成员共同应对区域与全球的核心挑战。该中心持续蓬勃发展,在 SIG 内部孕育了开放协作与多元新视角。
如今,全球近 100% 的汽车制造商均采用 Arm 技术,通过可扩展的硬件架构与可移植的软件生态,为最新车型带来更高性能与更优能效。未来,Arm 将继续携手全球汽车产业链,从 Zena CSS 硬件平台、Arm 芯粒系统架构到 SOAFEE 软件框架与生态,全方位推动汽车向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2.特斯拉筹备扩建得州超级工厂 拟年产100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
(文/罗叶馨梅)2025年11月11日,特斯拉确认筹备再度扩建得克萨斯超级工厂,拟建设一座面向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专用厂房,以支撑后续量产。公司表示,Optimus项目的大部分产能将布局在得州,弗里蒙特工厂目前以试点产线为主。

公司方面透露,弗里蒙特工厂已设立试点生产线,承担样机组装与验证,年产能预计约100万台,主要用于迭代测试与工艺爬坡。马斯克称,得州新建专用厂房的目标年产能为1000万台,旨在形成规模化制造与供应能力。
按照既定节奏,Optimus在得州超级工厂的量产时间表仍定于2027年启动。公司将围绕核心零部件的可制造性、机器人关节与驱动系统的可靠性、感知与控制算法的量产适配等环节推进工程化落地。
从应用前景看,人形机器人被寄望于在制造物流、仓储搬运、设施巡检等场景落地;在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协同下,软硬件一体化平台有望缩短从样机到量产的周期。但业内亦提示,关节功率密度、能效与安全等约束将影响大规模部署速度。
资本开支与供应链方面,得州基地具备土地、能源与上下游配套优势,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与成本摊薄。公司若按期实现产线爬坡,产能利用率与良率将成为盈利拐点的关键变量,相关政策与认证也需同步推进。
业内认为,1000万台/年属于极具挑战的量级目标,节拍、良率与需求匹配度将决定兑现速度。若公司在2027年如期量产并逐步放量,Optimus有望成为继电动车与储能之后的第三条成长曲线,但仍需关注宏观周期与技术迭代不确定性。(校对/秋贤)
3.广汽本田获三方增资,广汽集团注资11.72亿元;

11月11日,广汽集团公告披露,公司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本田中国及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达成系列股权重组安排,包括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及广汽本田增资事宜,两项交易共同构成东风本田发动机的股权重组计划。
10月30日,广汽本田与东风汽车集团订立产权交易合同。根据合同,东风汽车集团作为卖方,向广汽本田转让其持有的东风本田发动机50%股权,交易通过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进行,转让代价为人民币11.724854亿元。
11月10日,广汽集团、本田、本田中国与广汽本田订立增资协议,核心内容如下:
增资规模:广汽本田注册资本将由5.41亿美元扩大至8.6721596亿美元,新增注册资本3.2621596亿美元(折合约25.44484488亿港元)。
出资方式:三方按现有持股比例认缴新增资本,广汽集团以人民币现金出资11.724854亿元(折合1.6310798亿美元),占增资总额50%;本田以其持有的东风本田发动机40%股权作价出资(折合1.30486384亿美元),占比40%;本田中国以其持有的东风本田发动机10%股权作价出资(折合3262.1596万美元),占比10%。
股权结构维持:增资完成后,广汽集团、本田、本田中国仍分别持有广汽本田50%、40%、10%股权;东风本田发动机则由广汽本田全资控股,广汽集团对其应占权益由原25%提升至50%。
东风本田发动机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含汽车发动机生产),核心客户为广汽本田。其经审计的关键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营业收入95.66亿元,除税净亏损2.28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增至178.52亿元,除税净利润8400万元。
本次增资相关股权估值由独立估值师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以2024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东风本田发动机股东全部权益净资产账面值为20.287156亿元,评估值为23.451936亿元,评估增值3.16478亿元,增幅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