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两大半导体项目签约江苏;
2 天前 / 阅读约18分钟
来源:集微网
【签约】两大半导体项目签约江苏;

1.总投资15亿元 两大半导体项目签约江苏;

2.国产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完成A+轮融资;

3.柔性触觉传感器公司途见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4.优质国产半导体企业,献礼北交所高质量建设四周年:国家级单项冠军杰理科技的技术长征;

5.瑞芯微汽车电子六大方向,赋能座舱全场景;

6.国产GPU砺算科技G100性能超越英伟达RTX 4060,逼近RTX 5060;


1.总投资15亿元 两大半导体项目签约江苏;


据江苏姜堰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21日下午,泰州市姜堰高新区举行项目签约仪式,现场成功签约总投资10亿元的成都芯盟微半导体芯片封装项目和总投资5亿元的半导体真空泵及配件项目。



据悉,成都芯盟微半导体芯片封装项目由成都芯盟微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核心创业团队均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专注半导体芯片封装领域多年,计划总投资10亿元,一期租用标准厂房1万平方米、二期新建标准厂房4万平方米,预计投产后3年开票销售可达10亿元。

半导体真空泵及配件项目由泰州市百钻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系姜堰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项目,团队深耕该领域多年,主攻半导体真空泵及配件研发、生产,计划总投资5亿元、新建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预计投产后3年开票销售可达6亿元。(校对/李梅)



2.国产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完成A+轮融资;




近日,人形机器人企业加速进化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和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博华资本,义柏资本长期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此前,加速进化已于今年6月完成由深创投集团领投的A轮融资。

公开资料显示,加速进化公司成立于2023年,致力于研发更具行动能力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和易于开发的运控开发平台。公司在人形本体研发、端到端全身运动控制大模型、系统级开发工具等方面构建深厚的全栈技术壁垒,为具身智能落地打造通用友好的软硬件平台,建立繁荣开放的开发生态。

加速进化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昊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赵明国教授,读书期间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程昊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还曾是字节系高管,具备大规模产研团队管理和复杂业务商业化的丰富经验。

加速进化首席科学家赵明国教授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同时也是机器人控制实验室和无人系统中心类脑机器人中心的主任。其研究成果曾登上《Nature》杂志封面,并研发多款人形机器人。

加速进化构建出全自研构型的人形机器人原型,采用力控关节和双足设计,致力于研发“最可靠、最稳定、能完成复杂动作且精度足够高”的人形机器人。

加速进化研发的T1机器人搭载自主研发的运动控制算法,在今年3月的足球比赛中能够实现很好的抗冲击、摔倒爬起能力,表现出了充足的运动能力和极强的实战能力。(校对/赵月)



3.柔性触觉传感器公司途见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近日途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途见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由国内微传动龙头兆威机电独家投资。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加大研发与产品迭代投入、扩大产能及供应链优化,深化产业合作以完善技术生态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途见科技成立于2020年1月,长期聚焦多模态柔性触觉传感器、柔性电子皮肤触觉感知系统的研发和制造,推动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座舱、柔性感知穿戴设备以及柔性健康监测等领域落地应用。

途见科技创始人兼CEO赖建诚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Bao Group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专注柔性电子皮肤材料、器件与系统集成领域研究。赖建诚以其在斯坦福期间对生物触觉机理研究为灵感,围绕人类皮肤触觉感知原理,研发可拉伸多模态柔性电子皮肤,已在材料端和器件端实现自主创新突破。

途见科技已同多家上市公司、头部车企达成合作,未来将聚焦多场景适配能力升级,同步加快产品量产出货,建立规模化供应链体系;并以智能机器人、智慧医疗、汽车电子等领域为核心,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柔性电子皮肤技术在更多终端场景应用落地。(校对/赵月)



4.优质国产半导体企业,献礼北交所高质量建设四周年:国家级单项冠军杰理科技的技术长征;


在半导体产业的星辰大海中,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犹如一匹深藏不露的行业黑马。这家扎根珠海十五载的芯片设计企业,在2024年,其自主研发的TWS耳机主控芯片年度出货量以破竹之势突破20亿颗大关,问鼎全球市场占有率排行。

从“零”到“百亿”:技术破局,定义行业30%以上技术标准

2010年,中国芯片产业尚在襁褓,杰理科技以初创团队起步,锚定系统级芯片(SoC)设计赛道。从首款蓝牙音频芯片AC460N的突围,到AC697N系列横扫市场,至性能功能行业领先的AC791N,其产品以“低功耗+高集成度”的黄金组合,直击TWS耳机爆发式增长的需求痛点。截至2024年,公司芯片累计销量突破120亿颗,相当于全球平均每人持有1.5颗杰理芯片。

“自研IP体系”是杰理科技的核心武器。通过15年迭代,公司掌握射频、音频、视频等模块的全线技术,10余项核心专有技术,近400项授权发明专利、超60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构成技术壁垒。相较部分依赖外购IP的同行,杰理自主架构设计技术、低功耗技术、射频技术、音频技术、视频技术、智能应用技术等——这正是其产品迭代速度领先行业30%以上的技术标准和底层逻辑。

国家级单项冠军的含金量:全球市占率超40%的技术专注与坚持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评选标准极为严苛,要求企业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并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杰理科技自2010年成立以来,始终深耕蓝牙音频芯片这一赛道,通过十余年的技术积淀,累计芯片销量突破100亿颗,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0%,成为蓝牙耳机、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消费电子领域的“隐形冠军”。

根据招股书披露,2024年杰理科技蓝牙音频芯片营业收入达22.8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72%,其明星产品AC697N、AC700N系列芯片因集成主动降噪、超低功耗等特性,被小米、传音、QCY等头部品牌广泛采用。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每10台TWS耳机中,至少有4台搭载了杰理“芯”。

硬核技术:从国产替代到全球领先,打造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

杰理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构建的“高规格、高灵活、高集成度”技术体系。通过自主研发的射频架构、音频编解码算法及低功耗技术,杰理芯片在性能参数上比肩国际大厂,但成本仅为同类产品的60%-70%。以蓝牙5.4协议芯片为例,杰理科技率先实现3ms超低延迟传输,打破了海外企业对高端音频芯片的垄断。

杰理科技研发的LE Audio(低功耗蓝牙音频)技术已通过蓝牙技术联盟认证,成为全球少数掌握该技术的企业之一。公司研发负责人表示:“我们从芯片架构设计到算法优化全部自主完成,这是实现国产替代的关键,也是全球领先的保障。”

产业链协同:打造全国产化生态链

杰理科技的成功,离不开对国产供应链的深度支持。从晶圆代工的华虹集团、华润上华,到晶圆测试的米飞泰克,再到封装测试的华天科技、华润安盛,以及配套存储芯片的普冉股份、紫光青藤,杰理科技始终坚持“全国产化”战略,与上游企业联合攻关,推动设备、材料等环节的国产替代。

以28nm工艺芯片为例,杰理科技与华虹集团合作优化制程,使芯片面积缩小15%,功耗降低20%。这种“设计-制造”协同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更带动了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整体升级。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指出:“杰理科技证明了国产芯片完全能够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自主可控。”

社会责任:技术普惠与产业担当

作为行业龙头,杰理科技始终践行“技术普惠”理念。其推出的AC61N系列健康医疗芯片,集成高精度传感器和语音播报功能,将血压计、血氧仪等设备成本降低30%,助力基层医疗设备普及。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杰理科技紧急调配产能,为抗疫医疗设备供应芯片超5000万颗,荣获“中国芯”优秀抗疫产品奖。

在智能穿戴领域,杰理科技开发的AC632N芯片支持蓝牙5.0和心率监测功能,推动国产智能手表价格下探至百元级,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科技红利。数据显示,2023年搭载杰理芯片的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突破1.2亿台,惠及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

结语:优质企业上市是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重要一环

在证监会《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发布将满两周年,也是北交所成立将满四周年之际,优质半导体企业杰理科技的成功上市将是北交所深化改革的献礼。

杰理科技秉持“设计华夏之‘核’,成就中国之‘芯’”的使命,以“用‘芯’美好世界”为企业愿景,未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再借助北交所上市之东风,杰理科技有望实现更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以更好的业绩回报资本市场和广大股民,以更好的技术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科技带来的愉悦。



5.瑞芯微汽车电子六大方向,赋能座舱全场景;

近日,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芯微”)在第九届开发者大会上展出汽车电子六大方向,高效承载舱内多样化功能落地、升级。

会上展示了智能座舱、端侧协处理器、车载音频、全液晶仪表、车载视觉及接口芯片等应用,以及与生态伙伴合作的全场景解决方案,标志着瑞芯微全面布局汽车智能化赛道,以现有芯片体系及长期演进的产品序列、软硬件解决方案、开放的生态,联合助力汽车行业加速创新落地。



一、智能座舱:多屏联动,沉浸式交互体验

瑞芯微的RK-M系列车规级SoC,已覆盖百KDMIPS内各档位,除中控、娱乐域控、智能座舱、舱+L2、舱泊一体外,也通过成熟的AIoT产业链推动投影类和平板类产品上车。



智能座舱芯片矩阵:

  • 高性能系列RK3588M、RK3576M、RK3572M:适配中控、仪表、娱乐屏、HUD、DLP、视觉等应用,IP和软件的良好继承性可以进一步降低客户的开发投入,支持端侧大模型、轻量级L2和APA,并可提供QNX、RAITE、硬隔离、开源、自研Type-I等多系统方案

  • 新一代旗舰芯RK3688M及RK3668M:瑞芯微持续投入先进制程,200KDMIPS+的RK3668M和300KDMIPS+的RK3688M即将推出

  • 全国产化SoC RK3568M系列:应用于带环视的中控或小域控

  • 入门级座舱芯片RK3358M:应用于中控、扶手屏、头枕等独立组件



大会亮相了多款座舱应用,其中搭载双RK3588M的座舱娱乐域控备受关注,提供强大的性能支撑和扩展能力,最高支持9个屏,并具备丰富的外设处理能力,头枕接入了800w像素摄像头并集成HDR和多帧降噪拍照算法,支持多品类游戏机DP in并享受低至50ms的游戏延迟,PCIe3.0芯片级联更能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RK3588M的舱泊一体AI座舱域控,搭载了QNX Hypervisor,深度定制多个架构以大幅提升资源调度效率,并与为座舱深度定制的AAOS相融合。域控通过内置高性能NPU实现4V12U的泊车,支持端侧大模型实现语音、视觉、触控深度融合,精准识别驾乘意图并基于场景感知引擎通过环境语义理解,实现个性化服务主动推送。



二、端侧协处理器:前舱算力中心,多模态交互+多场景灵活适配

端侧大模型在汽车的普及率不断攀升、应用场景持续挖掘。随着瑞芯微最新发布RK182x系列协处理器,舱内大模型真正迎来在性能、功耗、性价比、灵活性上均合适的芯片方案。



瑞芯微系列协处理器将成为汽车前舱的算力中心为座舱、车载视觉、汽车音频等场景做AI算力加持。集成超高带宽片内置DRAM和针对3B/7B-LLM/VLM的多核NPU,支持主流模型框架并提供通用API易于开发。既可独立运行,亦可灵活搭配各品牌SoC,为存量车型增加处理LLM和VLM的大模型能力,也作为新车型座舱的补充,解决带宽不足、热耗降性能、成本等瓶颈。

三、车载音频:智能降噪与场景化音效升级

大音频是瑞芯微的技术战略底座,从消费类音频到汽车音频,始终在技术的领先地位。瑞芯微车载音频方案提供全国产化的DSP+Codec+PA,配套RKStudio_Tool,无代码图形化开发并内置第一方算法,为车企提供从硬件到算法的完整音频系统支持

 RK2118M创新性的采用了MCU+DSP+NPU高性能多核异构DSP,定制的Audio NPU可处理AI音频模型,实现:人声分离/增强、乐声分离、低延迟ANC/RNC/ENC、ECNR、空间音频等功能,已经获得了主机厂和海内外Tier1的广泛认可。



会上发布了最新一代DSP-RK2116M,其在RK2118M基础上进行了架构和IP上的精简,同时新增4TX4RX的Audio Codec,并且软件高度兼容RK2118M,可无缝移植。



座舱音频配套方案涵盖Codec-RK730M、PA-RK751M。高性能四通道Class D数字功放RK751M,具有高信噪比,低延时的RK73X系列Audio Codec,与DSP形成完整的产品配套,为客户提供"功率+智能化"的一站式AI数字声学系统解决方案。



四、全液晶仪表:高性价比、3D渲染、软件安全功能

城区NOA和高速NOA的持续迭代,正在重塑汽车仪表的形态和功能,大屏全彩和3D-SR已成为新一代智能座舱仪表的标配。独立仪表基于成本、稳定、灵活、后期维护等优势,市场规模仍在增加。

瑞芯微RK3358M作为高性能、高安全、高性价比的数字仪表SoC,搭载针对仪表定制的FuSa-Linux SDK,已经量产于数家头部车企。系统方案支持3秒快速冷启、3D-UI、3D-SR、安全功能、1920×720P高清显示、双屏扩展HUD、整机ASIL等功能。



五、车载视觉:全栈技术赋能智能汽车视觉感知

车载视觉系统是车辆感知环境的核心,瑞芯微凭借在机器视觉领域的深厚积累,持续迭代RV系列芯片,支持:多摄输入、AI-ISP、2D图像处理、NPU、同编同解、推屏屏显等。

异构架构配合深度定制的Car-DVR Linux SDK,可实现:百ms快速抓拍、1s开机、哨兵模式。在AI Car-DVR、MDVR、AEBS、CMS、一体机、双预警、DSSAD等场景,已落地各类前装乘商用车,并服务于运营、监管、跟踪、追溯、OTA等车联网业务。



RV1126BM是瑞芯微车载视觉的第五代芯片,较RV1126的CPU、带宽、编码等性能提升50%以上,并新增:12M30 AI-ISP、3TOPS NPU、硬件防抖模块、双MCU等,并且后续会推出全功能车规版本。在车载新应用方向上,展出了自动刹车、掌静脉开锁、EIS运动防抖、端侧大模型、AOV/AOA哨兵模式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六、接口芯片:高速、稳定、可靠

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加速,车载摄像头和显示屏数量激增,传统传输方案已难以满足高带宽、长距离的传输需求。瑞芯微推出多款接口芯片,包括单摄2M60fos的摄像头串行器RK671M和双1080P 60fos屏异显输入的屏幕串行器RK681M,以及支持双摄双屏的解串器RK682M。



基于自有RKLINK-I协议,瑞芯微长距离传输方案支持最高5Gbps的传输速率,通过COAX和STP/UTP实现长距离传输,支持:BIST自检、链路状态诊断、丢包重传、12S音频传输、低速接口透传等功能。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多摄像头系统、多屏显示系统、混合传输场景 (视频+音频+控制信号复合传输》等。

目前,瑞芯微汽车方案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及商用车,已经量产于上百款车型,并逐步扩展Tier1和IDH的深变服务范围。随着新产品陆续发布、车载Roadmap的进一步完善,瑞芯微将继续着力构建汽车供应链新生态,共同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6.国产GPU砺算科技G100性能超越英伟达RTX 4060,逼近RTX 5060;

中国GPU厂商在解决方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在消费级GPU领域取得突破,与英伟达的主流GPU展开竞争。

摩尔线程、壁仞科技等中国公司一直在尝试在国内市场推出功能强大的消费级GPU,以削弱AMD和英伟达等公司的影响力。

据报道,砺算科技消费级GPU G100将于7月26日正式发布,根据新的测试,它在OpenCL基准测试中的表现超过了英伟达的GeForce RTX 4060,略微落后于最新的“基于Blackwell”的 GeForce RTX 5060,标志着中国公司在游戏GPU领域的重大进步。

与AMD的Ryzen 5 7600处理器搭配使用,砺算G100消费级GPU在OpenCL上获得了111290分,高于英伟达的GeForce RTX 4060。而且,考虑到G100尚未进入零售市场,该团队似乎在GPU性能方面取得了持续进展。特别是考虑到我们上次看到G100芯片的表现未能超越十年前推出的英伟达GTX 660 Ti。

中国消费级GPU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驱动程序未优化,但根据OpenCL测试,砺算科技似乎已经成功开发出一套功能强大的软件系统。

规格方面,测试显示,砺算G100配备12GB VRAM(可能是GDDR6)、48个CU,最高频率2000MHz。

(校对/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