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成功揭示固态电池短路机制
3 天前

5月21日消息,手机与电动汽车普遍采用液态锂电池供电,但存在安全隐患。为此,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更安全的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并搭配能量密度更高的锂金属负极。然而,固态电解质易突然短路失效,成为该技术的重大挑战。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王春阳研究员携手国际团队,利用原位透射电镜技术在纳米尺度上首次揭示了无机固态电解质软短路至硬短路的转变机制及其析锂动力学原理。相关研究成果已于5月20日发表于《美国化学会会刊》。